第五百九十二章 随侯之珠,山神符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这些种类众多的藏品之中,高景飞几乎看花了眼,于是开启灵视与命运之眼,在双重效果之下,顿时发现一件光芒大盛,甚至不输于他那五毒仙剑这仙剑剑胎的物品。

  “这是?”

  高景飞看向李煜所有藏品之中一件不起眼的水晶球一样的东西说道。

  李煜见状不由脸上露出肉疼的神色,苦着脸说道:

  “丹阳侯果然眼力过人,此乃随侯之珠,乃我心爱之物,非至宝不可交换!”

  高景飞见状也不好夺人所爱,但这随侯珠他却很想得到手,或者说志在必得,想了想便另取一份丝帛卷轴出来。

  “国主且看此物如何?换不换得?”

  随侯珠可是中土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而名传千古。

  后世成语“随珠和璧”、“珠联璧合”以及“随和”等词语都是起源于这两件珍宝。

  至于随侯珠的来历,则众说纷纭,传说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以后便叫“断蛇丘”。一年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

  “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这就是随侯珠故事最常传颂的一种。

  民间也有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

  总之这件宝珠似乎除了夜能照人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作用描述,但却被与和氏璧也就是后来的传国玉玺并称,可见此宝之妙,而高景飞一眼就看出了这东西的实际作用。

  所以才会志在必得,拿出另一件宝物来交换。

  李煜见高景飞缓缓展开那尺长卷轴,见到上面的字迹和朱红色的印章以及闪耀的神光,顿时就是双眼欲凸。

  一旁的孟昶更是惊诧万分,磕巴道:

  “这,这,此乃山神符诏?”

  高景飞点头。

  “不错,此乃东吴国主孙伯符亲手所书,为册封蒋山山神之丹书符诏,寻常一阴灵得之,亦可凭此升为蒋山之神!”

  二位鬼神生前也都不是不学无术之事,当然知道吴大帝孙权与白马蒋子文旧事,尤其是李煜生在江南,于金陵称帝,当然更是熟知蒋王庙的故事,还多次去上过庙中香祭拜蒋王。

  而因此他还与此世蒋歆蒋子文这位香火神有着几分香火情分,同为阴司诸侯,两人都知蒋山神衰亡于明,自此钟山神位就一直空缺。

  只要他们能拿到这份蒋山符诏,便可代替蒋子文成为新的蒋山神,借此摆脱赵宋龙庭的束缚,成为自由的香火神。

  虽然最后难免还是要寻一强大龙庭作为靠山,但也比在赵宋龙庭之中任人驱使来的痛快不是?

  于是李煜想及此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咬牙说道:

  “当年我为太子长兄所迫,避居寄情山水,某日于长江畔泛舟饮酒,遇一大蛇自江中托明珠献之,言‘此随侯珠,始皇所藏,观君有龙气,赠之,千载后别有分晓’,我得宝珠,果然先授吴王,后封太子监国,不出二年便登基,如今看来,却是此宝珠得遇新主也!”

  高景飞喜道:“国主可是同意交换?”

  李煜不舍的看了一眼那随侯珠,然后断然道:

  “换了!”

  此随侯珠可是他的真爱,就算是当年被赵匡胤下旨处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把宝物奉上以求得苟延残喘的机会,当然以他对那位赵宋太祖的了解,更可能的是宝物被拿走,他小命也没了的下场。

  而对于李煜的这份果决,高景飞也是在心中竖起大拇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