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太后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是胡太后万万没有想到,太皇太后前脚刚走,小皇帝柴冉就不见了。



  胡太后起先还以为是太皇太后出尔反尔,又把柴冉带走了,可是仔细一想,这绝对不可能。



  她又以为柴冉躲起来玩了,可是她的人把福王府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柴冉的踪影。



  柴冉身边的内侍说,送太皇太后出城回府后,柴冉就去书房抄经,中间说他心绪不宁,让书房里侍候的人全都退下去了,便再也没有叫他们进去,后来管事嬷嬷过来,他们这才进屋,发现书房的后窗虚掩着,皇帝不见了。



  胡太后让人清点人数,宫里的人一个不少,但是在小皇帝和胡太后从城外回来之后,福王送过来的粗使下人全都出府了。



  这些人是调回去的。



  卫明认为,既然太皇太后去白鹿山,此处里没有必要留下这么多人,他临走时吩咐,让福王送过来的人回去。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借口。



  福王送过来的这些人里,若说没有福王的眼线,傻子也不信。



  卫明早就想把这些人打发走了,但这是太皇太后同意的,他一直没有找到借口,现在太皇太后不在府里,他正好可以借此把这些人全都打发掉。



  胡太后立刻让人去查,这些人出府时是一一核对过的,就连行李也查过,确定没有偷拿东西才放行的。



  这些人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下绑架小皇帝带出去。



  胡太后越想越是心慌,用了大半个时辰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让身边的人守口如瓶,又连夜以偷盗为名,打杀了小皇帝身边的宫人,并且放出风去,有内侍偷了皇帝的东西逃走了。



  于是行宫里的人全都以为之前胡太后身边的内侍们四处找人,是在找那个偷东西逃走的内侍。



  胡太后又叫来心腹的太医,于是次日,小皇帝身体不适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就连齐慰也以外,小皇帝是出城送太皇太后时感染风寒,齐慰直摇头,小皇帝太过瘦弱了,风一吹就能病倒,是不是应该送个武功师傅过去,教些拳脚,让小皇帝强身健体。



  可是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胡太后心烦意乱,小皇帝可以生病,却不能一直生病。



  “娘娘,这么大的事,不能您一个人扛,要不请定国公......”



  心腹嬷嬷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胡太后打断了:“不行,除了我们,谁也不能告诉,尤其是定国公,万万不能让他知晓。”



  胡太后以后支撑,长嘘短叹,她忽然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没有了柴冉,太皇太后还可以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个承嗣,可她呢?



  她没有了亲生儿子,她也没有另一个庶子。



  她可以杀死高太妃,让柴冉只认她这一位母亲,可她却不能杀死下一任皇帝的生母。



  那不是后宫里任她打骂的高太妃,而是内有公婆丈夫外有娘家兄弟的宗室妇!



  即使下一任皇帝依然尊她为太后,她这个太后也是虚的。



  她能把庶子抓在手心里,却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嗣子,因为那支撑,长嘘短叹,她忽然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没有了柴冉,太皇太后还可以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个承嗣,可她呢?



  她没有了亲生儿子,她也没有另一个庶子。



  她可以杀死高太妃,让柴冉只认她这一位母亲,可她却不能杀死下一任皇帝的生母。



  那不是后宫里任她打骂的高太妃,而是内有公婆丈夫外有娘家兄弟的宗室妇!



  即使下一任皇帝依然尊她为太后,她这个太后也是虚的。



  她能把庶子抓在手心里,却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嗣子,因为那个嗣子和无依无靠的柴冉不同。



  胡太后跌坐到椅子里,突如其来的认知,让她恐惧。



  “娘娘,实在不行就找个人顶替......”



  胡太后苦笑,顶替?那能顶替多久?



  太皇太后会回来,文武百官也要面见皇帝,她能瞒过行宫里的人,却瞒不过这些人。



  心腹嬷嬷想了想,道:“娘娘,奴婢寻思着,即使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知道了这件事,这一时半刻,她老人家也会瞒下这个消息。”



  胡太后怔了怔,喃喃道:“为什么?”



  她只有二十六岁,从小到大顺风顺水,即使少年丧夫,青年丧子,可是她的地位却从未改变,她是大魏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女人。



  她不笨,只是让她拿主意的机会太少,突逢变故时,便少了应变能力。



  心腹嬷嬷低声说道:“娘娘您想啊,定国公率领大军回来是为了谁,真的只是太皇太后和您吗?”



  当然不是,定国公齐慰之所以接到圣旨便火速回京,他是为了皇帝!



  这个皇帝,是小皇帝柴冉,是太祖血脉!



  除非下一任皇帝同样是太祖血脉,否则恐怕就连太皇太后也不敢保证齐慰还会不会以死效忠。



  如今的太祖血脉,除了柴冉,就只有福王、裕王和庆王!



  这三支当中,裕王已反,余下的两支,一个是福王,高宗的兄弟,太皇太后打从心底膈应的人,当年为了不让福王府与定国公府联姻,太皇太后从中做了很多事,另一个是庆王,太皇太后为了柴昱的皇位,没少打压庆王。



  无论福王还是庆王,一旦他们的子孙继承皇位,太皇太后都不可能继续垂帘听政。



  太皇太后把持二十多年的朝政,终将会交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