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章 裹挟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去年年末失守太原之后,第二战区的长官部,就沿同蒲路迁到了晋南的临汾。遭受日军沉重打击的阎锡山,将手头晋绥军的主力,收缩到了晋西偏南的吕梁山区,倚靠着黄河东岸,并备好了船只,随时可以渡过黄河去陕西躲避。

  而像独12旅这样的常年驻守晋中南门户的晋军二线部队,因为去年没有赴晋北晋中参与对日大会战,所以在长官部的眼里,他们就显得有些举足无轻重。但太原会战之后,日军控制了山西的北部和中部,晋绥军和中-央军余部大步后撤,使得位于晋中南门户的独12旅的防区,一下子成为了最靠近日军的突出部。

  即便如此,当独12旅突然上报其防区内的丰店县遭到君陵日军南下攻击时,阎锡山的二战区长官部第一时间仍然没有重视。

  直到丰店战斗进行到第二天,也就是这座大山里的孤城即将失守,二战区长官部的几个作战参谋才奉命开始关注日军的这次行动。他们晚些时间用电台询问独12旅旅部,要其汇报前线最新战况。

  可是,接到电报时的旅长郑源已经失去了对前线的监控,他手下的570团在团长带领下,还未和日军接战就从丰店逃之夭夭了。郑源只得向长官部含混回电:

  “职部为确保同蒲路门户不失,现将丰店守军回撤至文城外围协防。中-央军391团则留置丰店与日军周旋”。

  事实上,文城自那一刻开始,就完全丧失了与丰店的所有联系。

  郑源下令给仓惶逃来的570团,命其在文城东郊扎营设防,同时召团长田明达入城,参加旅部的应对作战部署会议。

  名义上来自前线的田团长,所能提供给旅部有关前线的情况却实在少的可怜。郑源不得不重新向丰店方向派出斥候,一面打探战况,一面试图寻找和接应失踪的旅部情报参谋肖俊平上尉一行。

  后来,护送肖俊平上尉以及旅部特派通讯班的那一个步兵连,在丰店外围被日军骑兵击溃后,残部辗转返回了文城。该连连长、副连长全部阵亡,据归队的一名少尉排长李满仓讲述,旅部情报参谋受重伤,其后莫名失踪,不排除是被突然出现的八路军一支部队裹挟带走。

  而斥候也很快带回了丰店的消息:县城已经被日军攻陷,中-央军391团下落不明——要么是全军覆没,要么是弃城而走。日军眼下大举进驻占丰店,闭门不出。

  第二战区长官部接到独12旅的这份最新报告,一时也陷入了迷惑——敌我双方和平对峙了两个多月后,日军突然派一枝重兵,夺取了偏离同蒲路的晋中南守军一处前沿,而在其他地区仍按兵不动,此举令人费解。

  郑源得到的指示是:继续监视丰店敌军动静,同时密切注意君陵方向。长官部最紧张的,仍是太原、君陵的日军主力会沿同蒲铁道线大举南下,威胁临汾大本营。

  独12旅的旅长当然也紧张着长官部的紧张。毫无疑问,如果太原、君陵一线的日军师团倾力沿同蒲路南下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独12旅。

  晋军的独立第12步兵旅,属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整编后的乙种师序列,全旅下辖两个步兵团569团和570团;旅部直辖一个炮兵连、一个通讯连、一个特务连。就整体战斗力以及装备水平而言,与中-央军391团不可同日而语。

  郑源清楚自己的实力,也明白如果二战区不派出部队协同作战的话,独12旅根本无法完成在同蒲路上独挡日军锋芒的任务。他现在很恼火570团的提前逃跑行径,倘若田明达能够多支撑半天,郑源就会派兵去丰店实行策应,从而将中-央军391团一并接回文城,那样,防御文城就多了一支生力军(或曰炮灰)。

  同是:继续监视丰店敌军动静,同时密切注意君陵方向。长官部最紧张的,仍是太原、君陵的日军主力会沿同蒲铁道线大举南下,威胁临汾大本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