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苇河污染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魏县的南边是龙山县,一直以机械制造作为主打产业,生产的异型螺丝供应给国内某品牌车辆生产厂家使用,

  2002年,随着车辆生产厂家国外市场的开拓,异型螺丝需求量进一步增加,龙山县有五个村子都在生产异型螺丝。

  可以说是家家皆闻机器声,户户都有机械工。

  同时,机械加工催生了化工产业,因为生产异型螺丝需要大批金属清洗剂进行处理,光龙山县就有四家这类化工厂。

  龙山县属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农作物无法大面积种植,所谓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龙山县老百姓对机械加工却是无所不会。

  这与龙山县孙家庄传统铸造业有关,孙家庄附近的山里盛产铁矿石,本地人又心灵手巧,产生了铸造业,随着社会前进,慢慢发展成了机械加工业。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山县山地多土地少,人们就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机器搬进家庭小院里、安装在闲置房屋内,龙山县人在这逼仄的土地上硬是趟出一条道来。

  县里能人们跑遍全国各地,与大厂联营、挂钩,终于把产品远销国内外,每年都有日本代理商到龙山县实地考察,签写订单。

  但因地势所限制,机械加工绝大部分都是家庭小作坊,机械加工可以家庭作业,而机械制造业相配套的化工生产却需要工业地皮,家庭作坊无法实现化工生产。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设施较多,占地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

  龙山县没有这样的地段。

  于是,那些机械加工厂、化工生产商就看上了魏家村闲置地段。

  魏家村依河而建,多少年来,苇河流淌不息,日夜冲刷着两岸,带来肥沃的泥土,形成沉积平原,是种庄稼、开设厂房的天然地势。

  坐落在龙山县孙家庄的机械厂厂长孙来玉第一个找到了魏县魏镇分管经济的副镇长高小川。

  目的只有一个:想在魏家村建设一家化工厂。

  孙来玉提前就考察好了,他发现魏家村地势平坦,村子里厂子少,化工厂对魏县县域经济发展有吸引力;距离县高压电输送点也近便,交通更不用说,孙家庄到魏家村也就五十多里地,产品运输成本较低。

  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自己去协调,所以找到了高小川。

  能找到高小川,也不是冒然来的,孙来玉亲外甥在市里当副秘书长,他一个电话,副秘书长赶紧给娘舅牵线搭桥,就找到了高小川。

  高小川心里清楚,这件事有利有弊,利弊各半,弄不好自己还得搭上前途!

  为啥呢?化工产业能给当地带来利税,也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但最大的隐患是环境污染。

  他的办公桌上经常能收到魏家村养鱼户反映龙山县的化工厂排污致使水库淡水鱼死亡的人民来信。

  高小川更担忧的是:现在各地都在大搞经济发展,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好多领导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泛滥而不制止。

  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推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有时,雨过地皮湿,没啥效果!

  这件事又是如此,副秘书长催得很急,中间通过县委副书记县长苏致远给镇长传话,一副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镇长王凯在每月经济分析会上sp;高小川心里清楚,这件事有利有弊,利弊各半,弄不好自己还得搭上前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