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魏君:C罗回归曼联都没你们带给我的震撼大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p>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p><p>通过了京察考核的官员,往往能够升官。</p><p>而通不过京察考核的,按照京察的成绩,会有相应的惩罚,最严重的,罢官去职,甚至问题很大的凌迟处死都有可能。</p><p>京察本身的目的自然是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大乾的统治做出贡献。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p><p>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p><p>最开始京察制度初创的时候,京察本来是三年一考,后来变成了六年一考,再后来又变成了十年一考,时间周期越来越长。</p><p>到了乾帝这儿,自他登基之后,还没有京察过呢。</p><p>百官不提,乾帝也不提。</p><p>原因嘛,自然是稳定压倒一切。</p><p>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创造京察制度的正是儒家的官员。</p><p>而让京察制度几乎沦为废物的,也正是儒家的官员。</p><p>现在要重启京察的话,从时间上看,倒是合情合理。</p><p>不过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动荡。</p><p>毕竟乾帝心里也清楚,现如今大乾的朝堂,除了帝党、魏党之外,还有修真者联盟党,心向妖庭的联妖党,以及其他的妖魔鬼怪党派。</p><p>他这次只想针对魏党,把事情搞大的话,他担心控制不住。</p><p>所以乾帝又想怂。</p><p>不过认怂面子上不好看,所以乾帝把难题抛给了王海:</p><p>“王老,你怎么看?”</p><p>不等王海回答,陆总管主动道:“陛下,这个问题就不要问儒家了。</p><p>当年创造京察制度的就是儒家,而当时主持京察的也是儒家弟子。在京察制度的帮助下,最初的那几年,效果斐然,朝堂风气焕然一新,但是后果便是儒家弟子把其他官员几乎全部取代,京察考核下丢掉的那些官位空缺,全都被儒家弟子填补。</p><p>等到了后来,儒家弟子在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时候,京察制度又沦为摆设,京察的时间也一朝比一朝长。</p><p>陛下,臣并无私心,也知道王老和陛下合作,陛下肯定会出让很多利益。但如果再次京察的话,主持京察的必然不能是儒家弟子,否则会出大问题的。</p><p>“陛下,请三思。”</p><p>乾帝闻言内心一喜,但脸上却是震怒,怒斥道:“放肆,怎么能这么和王老说话?”</p><p>陆总管只是躬身弯腰行礼,并没有自辨。</p><p>监察司就是皇帝的一把刀。</p><p>他提督监察司,就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p><p>所以他必须是孤臣。</p><p>孤臣,意味着不能交好任何大臣。</p><p>只有这样,皇帝才能放心的用他。</p><p>尽管王海现在是和乾帝在合作,不过陆总管还是亮明了自己不欢迎的态度。</p><p>这固然是有些不顾大局,但是却可以让乾帝放心。</p><p>在短时间之内,陆总管就能够做出这种反应,并且将其表演的十分到位,让乾帝和王海都看不出任何表演的成分,这就是技术和功底。</p><p>没有在官场浸淫几十年的经验,肯定做不来这种事情。</p><p>陆谦知道,自己说这番话,乾帝表面生气,但内心肯定是舒服的。</p><p>他猜测,乾帝应该很快就让自己滚蛋了。</p><p>果然,他紧接着就听到乾帝道:“念你对朝廷忠心耿耿,这次朕就暂时不追究你的责任了,赶紧给朕滚蛋。”</p><p>陆总管向乾帝行了一个告退礼,然后离开了清心殿。</p><p>走出清心殿之后,陆总管的嘴角勾了勾,随后就立刻恢复了平静。</p><p>他的脑海中则是在想,魏君说的果然是对的。</p><p>将一个国家的亿万百姓之命运交给一家一姓,属实是太过不负责任,这种落后的制度必须要被推翻。</p><p>哪怕君家人体内有人皇血脉,但是后人当中出废物的概率也不低。</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