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航空工业六一一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听到李思远这句话,田蓉那张白晳的俏脸上,顿时飞起两朵红霞来。</p>

<p>对于这次六一一所之行,李思远是很期待的,因为这次去六一一所,能见到很多飞机设计师,工程师。</p>

<p>比如说宋老的接班人杨卫宁,现在已经成为歼十战斗机的副总设计师了,在李思远重生前的位面,杨卫宁后来的成就,比宋老还要高,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宋老没有看错人。</p>

<p>杨卫宁在接过宋老的班之后,主持了歼十S双座型,歼十B,FC-1枭龙战斗机的设计研制工作,后来更是成为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歼二零威龙的总设计师,带领六一一所走向辉煌,杨卫宁设计的歼二零战斗机,是在宋老提出的小展弦比边条翼高升力体鸭式布局基础上搞出来的,在发动机不如F22战斗机的情况下,利用气动布局上的优势,以及航电,飞控等技术领域的后发优势,实现了综合作战能力与F22战斗机在同一水准线的结果。</p>

<p>歼二零战斗机成为世界上第二款量产服役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这让华夏也成为了第二个装备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在战斗机领域赶超了苏鹅,欧洲,来到世界第一梯队的位置。</p>

<p>杨卫宁也凭借这些杰出的成就,当选为华夏科学院院士,并且成为华夏航空工业集团的高层领导。</p>

<p>所以在李思远的心中,杨卫宁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飞机设计大师,现在杨卫宁还年轻,比李思远在不了多少,李思远在想,杨卫宁应该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吧,希望这次到六一一所,能够和杨卫宁成为朋友。</p>

<p>如果不是脑海里面凭空多出来的那些记忆,李思远很清楚自己远远不如杨卫宁的,毕竟杨卫宁的成就比自己高得多了,在学生时代,李思远也知道自己比不过杨卫宁的。</p>

<p>因为李思远虽然是学霸,可杨卫宁是更厉害的学霸,杨卫宁十五岁初中毕业就考上了西工大,就凭这一点李思远就自愧不如,而且当时杨卫宁差一点考上华清大学的,因为他有色弱,报考西工大,也是破格录取。</p>

<p>要不是这样的话,华夏就少了一位飞机设计大师。当然,或许又会多一位别的专家。</p>

<p>杨卫宁以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当了重点型号副总师,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可以说是非常稀罕的了。</p>

<p>当然比起现在的李思远来,杨卫宁还是差了那么一些,毕竟李思远现在已经成为了航空航天专家们都要请教的天才专家,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在华夏的高层,李思远已经挂了号啦,还有特工保护的。</p>

<p>在这架飞往蓉城的航班上面,就有两名华夏特工,李思远和田蓉自然是不知道的。</p>

<p>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飞行,李思远和田蓉坐的航班,终于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p>

<p>刚刚出来,李思远和田蓉就远远的看到了两个年轻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这是六一一所派来接他们的人。</p>

<p>李思远和田蓉连忙走了过去,这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都是六一一所行政部门的。</p>

<p>这两人也很好奇,是什么人让他们开着单位的车来接,这一看就让他们蒙了杨卫宁还是差了那么一些,毕竟李思远现在已经成为了航空航天专家们都要请教的天才专家,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在华夏的高层,李思远已经挂了号啦,还有特工保护的。</p>

<p>在这架飞往蓉城的航班上面,就有两名华夏特工,李思远和田蓉自然是不知道的。</p>

<p>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飞行,李思远和田蓉坐的航班,终于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p>

<p>刚刚出来,李思远和田蓉就远远的看到了两个年轻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这是六一一所派来接他们的人。</p>

<p>李思远和田蓉连忙走了过去,这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都是六一一所行政部门的。</p>

<p>这两人也很好奇,是什么人让他们开着单位的车来接,这一看就让他们蒙了,这两个人比他们还要年轻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待遇?</p>

<p>怎么也想不明白啊!虽然说想不明白,但是两人还是很热情的把李思远和田蓉接到车上了。</p>

<p>虽然说车也不是什么好车,巴蜀汽车工业公司生产的野马越野车,但六一一所现在也穷啊,这可是所里仅有的两台公务车之一了。</p>

<p>平时就连宋总,都是骑自行车上班的,所以两个接机的行政人员,都对李思远和田蓉充满了好奇。</p>

<p>李思远长得高大帅气,田蓉又是漂亮有气质,所以两人都以为他们是某某领导的子女呢。</p>

<p>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猜到,李思远可是改变六一一所的人,改变整个华夏航空航天事业的人。</p>

<p>当然李思远也没有提那些了,还是要保持低调,不能让人知道太多。</p>

<p>虽然说李思远和田蓉上了六一一所的公务车,但是两名特工还是跟在后面的,他们可不敢让李思远有一点儿闪失。</p>

<p>野马越野车很快就开到了六一一所,九十年代的蓉城,还很少有高层的建筑,入眼都是一片片五六层的楼房,大多数都还显得很破旧。</p>

<p>六一一所也是如此,条件比较艰苦,所有的经费,都尽可能的要花到科研上面。</p>

<p>看到眼前的六一一所破旧的办公大楼,李思远心里面也在感慨,为了华夏航空事业,国防建设,宋老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李思远前世的时候,就曾经在新闻报纸上看到,歼十总设计师宋老,为了挣科研经费,每天下班后还摆摊卖面条。</p>

<p>想想真是不容易啊,站在办公楼前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