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受传召再议新政、听闲话省亲将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第二日,焦顺又在衙门里枯坐了一整天,却依旧没能等来上面的传召。</p>

<p>晚上那接风宴摆在吴天赐侄子开的酒楼,由他亲自掌勺做了一桌偏甜口的好菜。</p>

<p>因是素餐,只请了三个歌姬隔着帘子调琴奏曲,期间实在也没什么好提的。</p>

<p>只能说酒好菜更好。</p>

<p>当晚焦顺直吃的酩酊大醉。</p>

<p>到了隔日都还没能缓过劲来,遂在衙门又补了一觉,直睡到午后方才清醒过来。</p>

<p>而也就是在这日下午,焦顺终于得了传召,却并不是掌司郎中赵熠相召,而是尚书陈礼亲自派人传了他过去问话。</p>

<p>等焦顺匆匆赶到了内堂东侧的小花厅,就见上面山字形的坐着尚书侍郎,竟是一副三堂会审的架势。</p>

<p>虽气氛颇有些肃穆。</p>

<p>但焦顺心下却无半点慌张,盖因若是要寻自己的错漏,只需交代掌司郎中赵熠即可,哪用得着摆出这么大的阵仗?</p>

<p>果不其然,右侍郎苏友霖一开口,问的就是要如何保证,这勤工换来的入学名额,不被各处官吏、管事所侵占。</p>

<p>这足以证明上面已经动心了,否则也不会一上来就直奔这些细节。</p>

<p>“下官以为。”</p>

<p>焦顺早打好了腹稿,当下立刻回道:“此事应以预防为主,推行勤工助学的新政之前,可以先在各地进行宣传推广——由部内或者我们百工司派出两队巡官,一明一暗互为表里。”</p>

<p>“明面上的巡视组负责宣传督导,每到一地便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时工量计数方法。”</p>

<p>“然后再召集工人,讲明勤工助学的好处,以及工时工量的计数方式,免得他们被地方官吏欺瞒。”</p>

<p>“只要宣传的到位,这等关系到儿孙前程的事情,各地匠人必然会斤斤计较,敢于犯众怒的胥吏应该不会太多。”</p>

<p>“而暗访的巡官,则主要负责确保前者不会和地方胥吏沆瀣一气——且为了保证这一明一暗之间不会互相勾连,前期可以大肆宣扬暗访组,却并不真正派人出去。”</p>

<p>“如此一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彼此之间自然无从勾连,足以震慑巡视组一段时间。”</p>

<p>“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派人去查处一些违规的工坊,对外宣扬说是暗访组的手笔,借此继续保持对巡视组的压力。”</p>

<p>听他短短一席话,连说了宣传推广、统筹计量、明察暗访几桩事情,且都称得上是言之有物。</p>

<p>陈尚书几个交换了一下眼色,又各自追问了一些细节,内中虽也有出乎焦顺预料的地方,但他凭借着后世的资讯优势,还是顺利的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p>

<p>要说焦顺给出的这些应对方案,旁人也未必就想不出来。</p>

<p>但在尚书侍郎们看来,最难得的却是他大多早有预案,且考量的十分周详,足见他虽是幸进之人,却也能脚踏实地用心办差。</p>

<p>抛开别的不提,单只这心性就足称得上是可用之才了。</p>

<p>更何况他还展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见识才干。</p>

<p>陈礼微微颔首,吩咐道:“此事部里还要再议一议,你且先下去吧。”</p>

<p>等焦顺告退之后。</p>

<p>苏友霖立刻起身,冲陈礼拱手道:“大人,凭他放才这一番对答,下官认为新政大可先在杂工所内试行,然后再研判是否要推行到整个工部。”</p>

<p>“杂工所是部里最驳杂的一个所,精工、女工、奴工、冗工、贪墨、山头林立,可说是诸难齐备。”</p>

<p>“也不指着焦顺真能解决这些痼疾,但凡能有所增益,就足称得上是大功一件了。”</p>

<p>“何况事关教化,又能帮礼部解决官办蒙学的难题……”</p>

t;抛开别的不提,单只这心性就足称得上是可用之才了。</p>

<p>更何况他还展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见识才干。</p>

<p>陈礼微微颔首,吩咐道:“此事部里还要再议一议,你且先下去吧。”</p>

<p>等焦顺告退之后。</p>

<p>苏友霖立刻起身,冲陈礼拱手道:“大人,凭他放才这一番对答,下官认为新政大可先在杂工所内试行,然后再研判是否要推行到整个工部。”</p>

<p>“杂工所是部里最驳杂的一个所,精工、女工、奴工、冗工、贪墨、山头林立,可说是诸难齐备。”</p>

<p>“也不指着焦顺真能解决这些痼疾,但凡能有所增益,就足称得上是大功一件了。”</p>

<p>“何况事关教化,又能帮礼部解决官办蒙学的难题……”</p>

<p>正说着,忽见陈礼脸上笑意渐浓,苏友霖不由狐疑道:“尚书大人何故发笑?莫非下官所言有什么不妥之处?”</p>

<p>“非也。”</p>

<p>陈礼捋着胡须微微摇头,又道:“部里反对改革官制超拔匠人的,可都将你苏雨亭视作领袖,如今你却极力推荐这焦顺提出的新政,难道就不怕千夫所指么?”</p>

<p>“大人说笑了。”</p>

<p>苏友霖肃然道:“下官反对超拔匠官,是因为匠官中颇多贪鄙之徒,既不识礼也不知义,论盘剥倒比那些庸碌文吏强出十倍不止。”</p>

<p>“而如今这焦顺提出的新政,恰恰切中此中弊病,若能使匠人子弟读书明理,再择优选贤任能,假以时日,便真就超拔一批匠官,我看也未尝不可!”</p>

<p>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千万不能操之过急。”</p>

<p>“哈哈,好一个未尝不可!”</p>

<p>陈礼哈哈笑道:“我工部贤能首推雨亭兄——既然雨亭兄都这么说了,那明日本官便上书朝廷,呈请在杂工所试行这焦顺的新政!”</p>

<p>…………</p>

<p>后面那些对话,焦顺自然无从得知。</p>

<p>但他回到杂工所,将先前的对答复盘之后,觉得自己表现还算可以,虽也有那么一两处失分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无伤大雅。</p>

<p>故此心下也并无多少忐忑。</p>

<p>反是临近散衙时,想着明儿就要去那老地方见司棋了,倒还真有点儿压抑不住的小激动。</p>

<p>散衙后照例一路无话。</p>

<p>等到了家中,玉钏儿边伺候焦顺更衣,边说起了刚从金钏儿嘴里听来的闲话。</p>

<p>一是史湘云这回夜奔荣国府,起因却是因为带着堂弟玩耍时,不慎让其绊了一跤,导致磕掉了乳牙。</p>

<p>湘云为此被叔母责骂了几句,一时赌气便连夜跑来了荣国府。</p>

<p>“我还听姐姐说,那史大姑娘虽是侯府的千金小姐,在家竟时常要做些女红呢。”</p>

<p>看来史湘云在家中,过的也并不怎么如意。</p>

<p>说起来……</p>

<p>书中和宝玉纠葛最深的三个女子当中,林黛玉父母双亡、史湘云也是父母双亡。</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