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面篇·肆 关于巧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行山,是陆地上最庞大的生物,大到看不清全貌,以岩石为骨,以泥为血肉,山经穿行在岩土内部,输送着取自大地的养分。其足紧贴大地,却又不似树木一般扎根土壤,它们以令人费解的方式吸收着大地中的灵气。大地之上,灵气最繁盛的区域形成的路径,即为脉,行山以大地灵气为食,因其庞大的躯体和运动所需的动力,行山的轨迹或多或少要与脉相交集。除极少数特例,行山总是按照固定的轨道周期运动,部分行山的轨迹,会周期性回到脉上,以定期“进食”。而有一些行山,甚至干脆沿着脉运动。

  习性为后者的行山通常体型庞大,其中以五岳为最。“云封雾照,风过三月”,曾有名为徐弘祖的访山者这样形容五岳的庞大,就是说,这五岳,高处直插云霄,山巅更是远在云层之上,其幅员辽阔,即使乘着风走三个月,也不能离开山的范围。

  除五岳外,还有两头沿脉行进的行山格外有名。一是西边的裹尘,裹尘地处西部干旱之地,山中不生草木,遍地黄沙覆盖在行山之上,裹尘所在的地方也是一片沙漠。在裹尘移动时,风把沙从大地上吹上裹尘,又把覆盖在裹尘上的沙吹到地面,就这样循环往复,从远处看,就像巨大的沙丘在沙漠中滑行,很是壮观。

  另一头有名的行山,即是霜桥。每年冬日,当霜桥行至南原与大沼原交界的地方就会停下,随后另一头体积较小的行山,也会来到同一个地方。两头行山紧紧相靠,甚至每日清晨,接壤处的树林中枝叶相交通,草木上接的霜都会连成一片,正像是两头行山间搭起了桥梁,直到来年开春,两山才会分开。因此得名,霜桥。

  行山不同于其他生灵,其身体是和大地一样的岩土,其上,也和大地一样生长着草木,滋养着鸟兽虫鱼,除了潜藏于山岩内部的山经,从行山身上看不出身为活物的特征。人们不清楚行山间是否有虫鱼鸟兽一样**繁衍的习性,但这头行山和霜桥每年冬日的相聚,就像夫妻团聚一样,难怪这头行山得了个女人的名字——月娘。

  “霜桥之约”,这一词正是发源于霜桥与月娘一年一聚首的规律,又恰好反过来,成了众多霜桥普通家庭的最佳写照。

  霜桥的居民,最初正是因每年冬日与月娘的相接,养成了与月娘的居民通商通婚的习俗。这一习俗渐渐发展为了每年十月下旬开始的霜桥节。霜桥节期间,两山上会有盛大的集市,集市上,人们贩卖着各种各样的稀奇玩意——多半是各自的特产,另一方面,年轻人则在集市上期望着偶遇命中注定的另一人。

  由于这一习俗,霜桥人在经商方面率先积累了众多经验,加之霜桥土地辽阔,产物丰富,一部分霜桥人,打起了将货物远销其他行山或是卖给不居于行山上的定民的想法。由此,从霜桥走出的行脚商们,开始了以自己的手足开辟商路的浩大工程。在这些行脚商们的努力下,霜桥在交通还很原始,各处都十分闭塞时,就享有了商都的盛名。

  作为代价,霜桥成了常住人口中女人比例最高的行山,众多女人在家中苦苦等待着冬日,“霜桥之约”。

  数度造访白崖的老莫,就是来自商都的行脚商的一员。

  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族长还不是族长,巧姐还是巧妹——因为母亲早亡,老莫只能把她带在身边。

  “就算不让我进村,也看一下吧,这些都是霜桥产的,别处买不到的。”老莫满脸堆笑地说,连站在肩头的海东青也连连点头。

  “少来,霜桥隔这儿远着呢。怕是不知道在路上哪里收的货吧。快走,白崖不让外人进。”

  几年后,已经不知第几次造访白崖,徐叔的头发已经有小半开始花白。

  “又是你们啊。”徐叔叹着气转身走了,留下一个年轻人守在门前。

  “走吧,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em力下,霜桥在交通还很原始,各处都十分闭塞时,就享有了商都的盛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