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无力回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尹翁归立了大功,田延年却被霍光擢拔为大司农。尹翁归算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古如此。好在田延年知恩图报,举荐尹翁归为都内令。都内令秩六百石,属大司农,掌管国家所藏货币、布帛等财物。后孝昭帝去世,尹翁归被提拔为弘农都尉,拱卫三辅。

  病已听说尹翁归事迹后赞叹道:“能出淤泥而不染者,这才是真正的能吏、贤吏,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昭告天下,天下官吏当效仿尹翁归,既要做奉公执法的能吏,又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贤吏。擢尹翁归为东海太守,将他与大鸿胪、京兆尹和东郡太守韩延寿并举为天下楷模。”

  大鸿胪董梁、京兆尹赵广汉忙下拜。病已笑道:“韩延寿是儒道仁术的代表,京兆尹是霸道法术的代表,大鸿胪是两者兼备,这个尹翁归也是两者兼备。将四人提为典范,是希望天下官吏都能效仿:勿忘初心,德能兼备。”

  尹翁归入朝谢恩,听闻廷尉于定国是东海郡郯县人,尹翁归前去向于定国辞行,顺便了解其家乡风土民情。备上薄礼,亲自登门。

  于定国正在家接待两个宗亲叔辈,两人听闻于定国当上了廷尉,于是千里迢迢前来替儿子求官。其中一人道:“定国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孩子都大了,一身的学问没处使,你看能不能给安排安排?”另一人忙符合道:“是呀,当初你家被孬孩六欺负,要不是我们帮衬,你也没有今天,你可不能忘本啊!”

  于定国一声叹息,只好先应下,让两个叔辈先回去,留两个堂弟在府里住下。听闻东海太守要来拜访,于定国大喜,忙让两个堂弟坐在后堂,自己亲自出迎尹翁归。两人相谈甚欢,于定国左思右想,始终没敢开口。临走时尹翁归双手拜别道:“阁下留步!下官先告辞了。躬逢盛世,又有明君在上,真是我辈幸事!”于定国欣然点头道:“望足下善待我的同乡,在下不胜感激!”

  送走尹翁归后,于定国对两位堂弟无奈道:“尹府君是当今难得的贤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我甚为敬佩。至于你们的事,你二人没有真才实学,我不敢开口啊!希望你们回去向两位叔父多解释解释,有一位廉洁奉公的父母官在咱们家乡,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何必在意虚名?”

  尹翁归到任后,先命人清查民间诉讼,为冤案平反,将违法乱纪之人登记在册。随后分县处置,亲自决断,公开审讯,公开判罪,依据罪命名轻重,依法论处。该判死罪的绝不手软,但往往审慎再三,不肯冤死一人。东海郯县有个豪强叫许仲孙,仗着姐夫是刺史,横行不法,奸婬一方,附近十岁以下的女子都不肯放过。尹翁归得知后,亲自领着官府兵包围了许府,将许府爪牙上百人全部抓了起来,又当众将许仲孙处死。东海郡立时震悚,豪强纷纷收敛。很快东海一带法治严明,秩序井然。

  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春正月,霍光听闻病已接连换掉几个大臣,指着卫尉范明友问:“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不早说?”范明友低头叹气道:“实在是担心丈人病情,不敢相告。”霍光拍案怒道:“你们……蠢不可及!”

  翌日上朝,霍光率先上奏道:“陛下,前廷尉犯了什么罪要罢官削职?前左冯翊和右扶风又是什么罪?”丞相韦贤起身道:“大将军,这事何必问陛下?让廷尉回答你就是。”廷尉于定国忙起身道:“禀告大将军,李义纵容属下奸婬钦犯,他的属下可都下了蚕室,成了宦寺。下官正要审问李义,依法定罪。亲自登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