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废立帝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帝大笑道:“成王败寇,自古如此。朕是不是只剩跪地求饶一条路了?不过朕不会低头,绝不会!笔在你们手里,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甚至可以篡改史书,将朕写成像纣王一样的无道昏君。不过大将军不要忘了,朕是你拥立的,也是你们逼着朕当这个傀儡。朕落不到好名声,你以为你就能成为伊尹第二?朕虽然无道,可古语说‘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只要你们忠心辅佐,天下岂能大乱?如今不教而诛,分明是谋权篡位!”

  霍光冷笑道:“太后已经下诏废了你的帝位,你岂敢再称天子?”当即上前抓住刘贺胳膊,强行夺走玺印。又拽着刘贺出了大殿,亲自送往金马门。群臣相继出殿,送刘贺前往金马门。

  刘贺咬牙道:“大将军,你就不怕千秋之后史书对你口诛笔伐?”霍光不屑一顾道:“大王自绝于天,自绝于地,自绝于祖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必是后人对大王的评价。至于微臣,宁肯负大王,不敢负社稷,为了汉家江山我也算尽力了,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就是。”

  待送到昌邑邸后,霍光领着群臣道:“大王自绝于上天,臣等愚笨怯懦,不能杀身成仁,以死相谏。臣等有负大王期许,有负社稷重托,死罪死罪!望大王自珍自爱,臣等谨送!”想起当初武帝临终托孤,霍光泪湿眼眶,挥泪离去。

  回到宣室殿,霍光道:“昌邑王无德,如今被废是自取其辱。诸位大臣商议一下,该如何处置昌邑王?是继续放过昌邑国,还是放逐到他地?”大司农田延年扬声道:“自古以来,凡是被罢黜之人都要放逐到很偏远的地方,以免他再度为乱,干扰朝政。微臣建议把昌邑王迁到汉中房陵县。”群臣纷纷附议,唯独丞相杨敞、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大鸿胪韦贤等人一言不发。

  霍光询问杨敞,杨敞支支吾吾道:“这恐怕不妥吧?汉中西就是武都,万一昌邑王与羌族等勾结,岂不是祸乱凉州?”霍光又问蔡义,蔡义面色严肃道:“昌邑王已经被废,似乎没有必要迁徙汉中,否则会使天下人非议。不如放回昌邑国,将昌邑国废了就是。”

  大鸿胪韦贤起身道:“不妥!如今废立君主已经开了先例,如何能再开先例?当初周厉王弭谤,国人道路以目,忍无可忍之时,国人暴动将周厉王放逐。即便残暴如周厉王,也仍然住在汾水之旁,称为汾王。昌邑王残暴不及周厉王,如何能放逐汉中房陵?又岂能随意废国?”

  霍光无奈笑道:“罢了,既然众人意见不一,那就取个折中的方案,按照御史大夫的意见,将昌邑王放回昌邑国,同时废昌邑国为山阳郡。”霍光率群臣请旨,太后于是下诏,令刘贺回到故国昌邑,并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归还其父刘髆的家财,同时赐刘贺四个姐妹各汤沐邑一千户,接着废昌邑国,降为山阳郡。

  廷尉李光起身问:“启禀大将军,如今昌邑国群臣都关在廷尉,微臣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请大将军示下!”霍光冷笑道:“昌邑国群臣先隐瞒大王劣迹,欺骗朝廷,后纵容陛下祸乱朝纲,没有尽到辅佐教导君王的责任,此等人还留着做什么?”李光大骇道:“大将军,他们……有二百多人,是不是都杀了?”霍光点点头:“杀!”

  右将军张安世大惊,起身道:“大将军,侍郎丙吉也在宫中,他屡屡劝谏昌邑王,无奈大王不听,是否可以法外开恩?”霍光欣然点头道:“应该赦免。”宗正刘德也起身道:“启禀大将军,长乐卫尉安乐、未央卫尉王吉、羽林令龚遂三人都是忠臣,屡屡劝谏昌邑王,不该同罪!”霍光怒道:“他们身为昌邑国臣子,没有尽到辅佐之责,应该以死谢罪,不可赦免!”

  众人纷纷议论,太仆杜延年起身道:“大将军,如果把昌邑国群臣都杀了,必会使天下人猜忌,认为大将军是在灭口。到时候流言四起,反倒使这件事扑朔迷离,也会让大将军背负擅权废君的恶名。不如赦免忠臣,既显示大将军赏罚分明,秉公办理,又可以将有罪之人定死在柱子上。”

  霍光沉思许久,面色凝重道:“不杀此三人可以,不过不能就这么算了,否则他们在外胡言乱语,反倒干扰朝政。立刻剃去三人头发,流放边关五年!其余人等,立刻押解闹市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听闻昌邑国二百多人获罪,众人纷纷前往观看,病已也混在人群中。只见昌邑群臣跪地哭泣,有的高喊道:“乱臣贼子,权臣废帝!”有的悔恨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早该动手除贼,哀哉!”也有的捶胸痛哭:“我等没有尽臣子本分,纵容大王胡作非为,以至于被废,千秋之后必被万世唾弃!”

  望着二百多人先后被斩首示众,病已虎躯一颤,不禁五指紧攥。不知不觉回到尚冠里,许平君早倚门眺望,望眼欲穿。见病已回来,急忙抱着孩子迎上,关切问:“夫君,你怎么了?”回到屋中,跌坐榻上,病已宛如失了魂般。恰此时孩子一声哭泣,病已陡然惊魂,接过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半晌无语。许平君搂着病已,暗暗心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