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坏消息来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魏囍将乌骨城百姓赶出城的事办的极为顺利,也是李崇义将城中的百姓杀怕了。</p><p>每日都有乌骨城百姓拒不出城而死在唐军的手里,而且出城的百姓只允许携带十天的粮草,其他的财货都带不出城。</p><p>一开始还有被赶出城的乌骨城百姓围在城门楼不肯离开,但在唐军用弓箭杀死了一批人以后,迁百姓出城的行动,也就渐渐顺利了起来。</p><p>魏囍带着李崇义等人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掠夺他人的财产绝对是世上来钱最快的方式!</p><p>乌骨城本就是高句丽有数的富裕城市,毕竟临海且商业发达,在高句丽的地位相当于大唐的洛阳城,城中百姓百姓本就比较富裕,再加上还有众多的商贾和贵族。</p><p>魏囍等人甚至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几人能搞到这么多的钱财,虽然有一些富户选择将钱财藏在自家宅院里,但这样的手段怎么可能瞒得住百骑司的探子?</p><p>他们那点手段确实有些简陋了。</p><p>经过了一周的时间,乌骨城百姓已经被迁出去了九成,剩余的基本一天也都能迁完。</p><p>魏囍派出去的探子,终于带回了黎山城周边诸城援军的消息。</p><p>看着身体末梢遍布冻伤的百骑司探子,李冰挥挥手派人带这几个探子休息,然后派人将魏囍等人全部都叫到了城主府。</p><p>“派出去的探子有消息了?”这是魏囍走进李冰所在中堂的第一句话,探子派出去足有半个月了,这么久才有消息,估计也不是什么好消息。</p><p>“先坐吧,你们先看看探子送回来的消息,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李冰将手里卷成一捆的情报递给魏囍,然后就默默得看着几个人,不再说话。</p><p>情报的内容很简单,诸城援军皆到达了黎山城,总人数接近五万人,其中有一万人是安市城派来的,最主要的是诸城援军并非十分混乱的,诸城援军虽然是由六七座城市的援军组成的,但这里面却有一个能将所有城市援军的指挥权收拢到一个人手里的人,渊盖苏文!</p><p>这位高句丽人们心中的英雄!</p><p>渊盖苏文,可以说是高句丽能够挡住李二的攻伐,渊盖苏文功不可没!</p><p>而且这也是位曹操一样的枭雄式的人物,高句丽的荣留王高建武一直都想要压制这位高句丽的英雄,但却一直都没有成功,未来高建武还会被渊盖苏文闯进皇宫杀死!</p><p>这样的一个人物,成为了诸城援军的主将,对于李冰等人来说,是最不利的消息!</p><p>高句丽能够让李冰正视的名将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乙支文德,但乙支文德却被魏囍手底下的百骑司探子直接暗杀了,另一个让李冰正视的人,就是渊盖苏文了!</p><p>渊盖苏文本身就是个身手高强的人物,暗杀的难度极大,再加上对方足有五万大军,并且渊盖苏文一定已经知道了,黎山城和乌骨城被攻破的方式,也一定知道了乌骨城援军被李冰轻易击溃的原因。</p>&二的攻伐,渊盖苏文功不可没!</p><p>而且这也是位曹操一样的枭雄式的人物,高句丽的荣留王高建武一直都想要压制这位高句丽的英雄,但却一直都没有成功,未来高建武还会被渊盖苏文闯进皇宫杀死!</p><p>这样的一个人物,成为了诸城援军的主将,对于李冰等人来说,是最不利的消息!</p><p>高句丽能够让李冰正视的名将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乙支文德,但乙支文德却被魏囍手底下的百骑司探子直接暗杀了,另一个让李冰正视的人,就是渊盖苏文了!</p><p>渊盖苏文本身就是个身手高强的人物,暗杀的难度极大,再加上对方足有五万大军,并且渊盖苏文一定已经知道了,黎山城和乌骨城被攻破的方式,也一定知道了乌骨城援军被李冰轻易击溃的原因。</p><p>用百骑司探子偷袭敌营的事,现在的难度已经非常之高了,毕竟这样的事也就是利用个出其不意罢了,当敌人有了准备,自然也就不好用了。</p><p>“这渊盖苏文是个人物,我百骑司的探子之中有这位的一些情报,确实是个难缠的将领。”几人全部看完之后,魏囍第一个开口了。</p><p>“不错,渊盖苏文确实比较难缠,但更难缠的应该是诸城援军之中来自安市城的这一万高句丽边军!”苏定方自从投入大唐之后,接触的就是李靖这一类的当世名将,所以对于渊盖苏文并不怎么重视,也正常。</p><p>“我们守城,一万三千人,有必要那么重视五万人的攻城么?”李崇义对于渊盖苏文和高句丽边军的强大,实在是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p><p>李崇义的说法其实也有道理,按理说高句丽的援军人数不过五万人,想要攻克一座一万三千人防守的城市,难度本就极大,作为防守方的大唐一方按理说是占据优势的。</p><p>“高句丽边军多为参加过前朝三伐高句丽大战的,皆是百战老卒,较我大唐精锐亦不差,一万高句丽边军,加上四万高句丽城卫军,战力不亚于我大唐十六卫任何一卫!”赵安之身为百骑司统领,对于高句丽边军的战力还是很了解的。</p><p>赵安之此言一出,在座的几人,都陷入了沉默,大唐十六卫一卫战力,攻下一座乌骨城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