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九条命案(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池时扭过头去,便瞧见巷子口,一大群官兵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衙役们拿着杀威棒,快速地围拢,将她同周羡,团团地围在了中间。



池时眼睛一亮,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站了起身,她长这么大,还没有被人当凶手围过。那领头的捕快,左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看上去十分的凶神恶煞。



她想着,瞥了一旁地周羡,只见他手中的折扇,摇得越发的欢快了。



“看什么看!两个小白脸儿!这里可是凶案现场,是你们可以随便动的么?还是说,你们就是凶手!”那捕头说着,一棒子锤了下来。



池时眼中的欣喜淡了几分,她伸出两根手指头,轻轻地一夹……



捕头脸色一变,这厮瞧着风都能吹起,没有想到,两根手指头,像是大铁钳一般,夹得木棍不能动弹。他想着,大喝一声,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那木棍依旧是纹丝未动,毫无寸进。



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咔嚓声,池时手指轻轻一用力,那木棍便断成了两截。



“九弟,住手!这是零陵县衙的张捕头;张捕头,快快让兄弟们放开,那是我九弟。”



张捕头有了台阶下,心有余悸的将只剩半截的木棍收了回去。



好家伙,今儿个点子低,遇到了硬茬子。



池时面无表情的循声看过去,只见两个人匆匆地跑了过来。一脸骇然说话的那个,正是顶替了池冕,新来这零陵县上任的池四郎池惑。



而他旁边,小跑着一只王八。



不是,小跑着一个生得同王八破像的人。那一张脸,像是白面满头上镶嵌了两颗绿豆一般。



“池九的大名,如雷贯耳,在下陈俊齐,是这零陵县令。”



大王八一说话,像是馒头蒸开了花。



池时收回了视线,疑惑的看向了一旁的周羡大梁取士,都不看脸的么?



周羡此刻的笑容,差点儿没有绷住!他抿了抿嘴,努力地没有让自己哈哈大笑出来。



“陈俊齐的大名,我头一次听说”,池时说着,蹲了下去,继续验看起尸体来。



“噗呲!”周羡听着这话,实在是忍不住,笑出声来,他眼疾手快的拿着扇子挡脸,哈哈的笑出了声。



池时并未理会这些,皱了皱眉头,“死者女,约三十有余,死因是在行走间,被人突然割喉。除此之外,死者身上并没有其他的致命伤。”



她说着,看了看四周的血迹,“喷溅血迹明显,一刀毙命。伤口粗且大,初步推断兵器乃是刃粗的刀,而非是薄刃剑……而且……”



池时皱了皱眉头,“久乐,天黑了,给我掌灯。”



久乐一听,立马分开了人群,提着一盏灯笼,小跑了过来。这一会儿功夫,太阳已经彻底落山,黑漆漆的天幕笼罩在零陵城上空,让人平生出几分寒意。



借着灯光,池时凑得更近了一些,她从腰间抽出一个布袋,从里头掏出了一个铁镊子,在那伤口上轻轻一夹,夹起了一个红彤彤的小硬物。



“要水吗?我有水袋。”周羡解下一个水袋,递给了池时。



池时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倒出了水,将那硬物冲刷了一下,又提着灯,照了照了冲刷后流下来的说着,看了看四周的血迹,“喷溅血迹明显,一刀毙命。伤口粗且大,初步推断兵器乃是刃粗的刀,而非是薄刃剑……而且……”



池时皱了皱眉头,“久乐,天黑了,给我掌灯。”



久乐一听,立马分开了人群,提着一盏灯笼,小跑了过来。这一会儿功夫,太阳已经彻底落山,黑漆漆的天幕笼罩在零陵城上空,让人平生出几分寒意。



借着灯光,池时凑得更近了一些,她从腰间抽出一个布袋,从里头掏出了一个铁镊子,在那伤口上轻轻一夹,夹起了一个红彤彤的小硬物。



“要水吗?我有水袋。”周羡解下一个水袋,递给了池时。



池时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倒出了水,将那硬物冲刷了一下,又提着灯,照了照了冲刷后流下来的水。



“我猜得没有错,凶器是一把没有清理过的杀猪刀。这多出来的一截,应该是猪碎骨。凶手割断了死者的喉咙,但并没有砍到骨头,所以这骨头,是外来物。”



她说着,将那骨头,塞进了一个油纸包里,包了起来。



然后又挪动了位置,抬起了死者的手。



那陈县令瞧着,皱了皱眉头,压低了声音道,“你九弟是祐海的仵作,可不是我零陵的仵作。”



池惑一听,苦笑出声,他扭捏了半天,支支吾吾了半天,试探性的唤了一句,“九……九弟……”



这一喊完,他便后悔了。



从小到大,他还不知道吗,池时这个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不说,还是你什么扎心,他说什么。



“祖父说你太没用,抢了人家的大米,都煮不熟饭,让我过来,省得你饿死。”



还好,还好!这次他说得比较含蓄!



池惑庆幸的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想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他是被池时骂多了么?人家骂得轻些,他竟然想要感恩戴德!



“我九弟说话耿直,大人不要在意。现在还是破案要紧。”池惑说着,神情又低落了起来,算上躺在这里的这个人,祐海已经一连死了八个人了。



“死者双手细腻,应该用特殊地方式保养过,指甲修剪齐整圆润,旁的地方却并非如此”,池时说着,伸手一扯,从死者的袖中,掏出了一方帕子。



那帕子上绣着一只小猫扑蝶,猫儿的眼睛,圆滚滚地,看上去活灵活现。



“三十多岁的绣娘,并不是很多,死者身份,不难确认”,她说着,又吸了吸鼻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