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谁为本兵?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月底的京城血腥味未散去,仍是肃然一片,又逢冷风细雨,街上行人更是不多;但承天门外,兵部、户部等衙署往来进出官吏很是不少,一个个面色紧张。

  数日前,辽东的六百里加急塘报已经到京,建奴十万大军兵临沈阳,吃足了辽东苦头的京城文武心中不免忧虑。

  十万自然是虚数,但倾巢而出怕是肯定的,更加让兵部众人感觉雪上加霜的是,黄部堂卧床不起,这几日已经连上三道辞表,皇帝也是终于下旨吏部牵头廷推了;兵部郎中才自缢身亡没多久,这又要换尚书,辽东兵事又急.....

  部中惶然中又躁动不已,这新晋的本兵之位,到底会花落谁家呢?

  乾清宫南书房,内侍们也是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虽说皇帝没有发怒,但是众人都知道最近是“多事之秋”,不敢去触霉头,何况现在是首辅、天官正和皇帝议事,本也不敢打扰。

  “陛下,此次廷推出的二人为兵部左侍郎张鹤鸣、兵部右侍郎王在晋,还请陛下圣裁,”方从哲沉声禀告,面色严肃,说罢不由担心地看了一眼天子。

  辽东战事起,若有闪失,己方全力支持的辽东经抚二人,只怕就难保.....又有这兵部尚书去职,最有希望的左侍郎,也是东林中人,其在部中又是与那熊廷弼多有不睦......实在堪忧。

  一旁的吏部天官周嘉谟,也是眼露关切之色;辽东天下瞩目,而官员的任命更是朝堂的“焦点”,现今的人选,一个是东林中人,一个却与东林不甚和睦,但好在张侍郎资历更为丰厚,又排位靠前,应当是更有几分把握才对......

  “两位大人如何看?”朱由校的声音轻轻响起,目光微微在两位重臣之间逡巡,除非实在必要,还是不要亲自下场为好。

  “但凭圣裁,”方从哲起身拱手,不经意的瞥了一眼吏部部堂,又补了一句:“倒是张大人和辽镇熊经略似乎偶有争执......”

  周嘉谟闻言皱眉侧目,这两个人选本就在廷推时有过争议,此时首辅在皇帝面前还要敲边鼓,恐怕很有些不合适罢,不由应声说道:“陛下,臣倒是以为偶有争执无伤大雅,毕竟是出于公心。”

  又看了一眼方从哲,他接着说道:“左侍郎张大人德高望重,且又总督过陕西兵事......”“左”、“总督”几字,却似乎刻意显得声音大了些。

  方从哲闻言皱眉看来,但终是忍住,不能在皇帝面前争论,失了体面,也不是为臣之道。

  但或是他心中也知道,左侍郎随与右侍郎平级,但排位却是靠前,况且张鹤鸣刚过七旬,又是总督过边镇,比未知天命的王在晋却是资历深厚不少......

  眼中愈发沉郁,只能抬头看向皇帝,等待天子圣裁了。

  朱由校闻言,不置可否,只是微微拧眉颔首,似乎两位重臣说的都有道理,一时难以决断,半晌,方才轻声道:“大敌当前,还是不要横生波折为好......”

  方从哲眼中一闪,周嘉谟面色微微愕然,只听天子的声音又是传来:“起王在晋理兵部事,恩赏左侍郎张鹤鸣老侍郎,两位大人以为如何?”

  尚书、边镇不合,可是取祸之道,何况那张鹤鸣还是东林中人?而年纪轻些,在他看来却是优势......再者,将本非最有可能的人选晋升,他才会对自己愈加“感恩”才是.....

  心思电转,朱由校面上不显,只是目视二位重臣,还带着一丝征询意味。

  吏部天官只觉胸口一滞,但这选用廷推中的何人,本就是天子权力,他也不是那“据理力争”之人,只得回道:“陛下圣裁。”语气中微微涩然;首辅倒是不动声色的舒了一口气,恭声道:“陛下圣明。”

  朱由校轻轻点头,目光不由转向门外,倒是对下午要来陛见的王在晋,升起好奇来,那可是在后世某本书中,被称为“唯一能改变大明王朝命运的人”呐。

  .......

  午后,走在宫墙之下的王在晋依旧有些如在雾中。

  他是万历二十年中的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任官工部署郎中事、南京礼部署郎中事、福建副使兴泉兵备、湖广参议、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