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袁世振(上)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由校却是一时没有说话,只深深的看了一眼下首的老臣,这袁世振在后世声名不显,但其在万历四十五年所制定、并且推行的“纲盐法”,不仅一挽数十年盐政颓势,还在“后世”仍旧持续两百余年。

  而“后世”鞑清自作聪明改行“票盐法”后,盐政瞬间崩塌,“纲盐法”方才作罢,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纲盐法”大体上算是良政。

  这些日子,朱由校称得上“穷经皓首”,调阅了好些文书,在他看来,明朝的盐政一则是毁于私盐,但这等暴利,私盐本就必然会是常态;其二则是由于官商勾结,各处克扣贪腐截留,但这等事情,王朝末世却也常见。

  而还有一处关键的原因,便是毁于盐引滥发,与宝钞类似,朝廷在盐引上的定力不足,不仅官府不顾实际产量超发盐引,宫中、权贵、文武尽皆参与其中,引得盐商有引无盐,整个体系崩溃,这也是“开中法”灰飞烟灭的根本原因所在!

  “纲盐一法,必当泽被后世,袁卿有大功于国,当青史留名!”半晌,天子清朗的声音在阔达的官厅中回荡,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微微侧目,心中讶然,皇帝这等作态,可是极为少见了。

  “陛下......”一直很有些担忧的红袍文官闻言,讶然抬头,眼神中透出不可置信。

  在他看来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虽然在万历年间屡受嘉奖,但和如今的新天子可是素无瓜葛,还隐隐被人窥视这要职;何况这纲盐法,虽说稳当,但终究来银子慢,大明皇帝超发宝钞、盐引都是有旧例的,当今天子年少气盛,实在想不到会有此定力!

  咚咚!

  “臣敢不竭力以报圣恩......”胸口起伏不定,老臣看了眼在天子的脸庞,想起当年被万历皇帝嘉奖简拔的旧事,不仅心潮起伏难以自已,立功立德立言,这等事情难道算不上?又是起身跪倒,向上首叩首。

  所谓纲盐法,即官厅中的袁世振在万历四十五年施行的新盐法,其时被列入淮南盐院红字簿中的历年所欠积引,约为两百万份,他将持引人“刊定一册,分为十纲……以‘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十字编为册号”,即把以“囤户”为主的盐商编为十“纲”。

  每年官府向其中一“纲”的盐商兑换二十万张旧盐引,这些旧盐引以前已经征过盐税,用新盐引免费替换,等于是还债;同时,官府向其余九“纲”的盐商新征收合计一百八十万张新盐引的盐税。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把自己两百万张旧盐引的债务,分十年还清,同时还可以保持每年有大笔新的盐税入库。

  淮北也如此,而“纲”的数目则达十四个,但由于不少盐商持观望态度,袁疏理就出台“占窝”法刺激商人:表示“此十字纲册自今刊定以后,即留与众商,永永百年,据为窝本”,“每年照册上旧数,派到新引。”

  也就是说,以后只有纲册上有名,才能依据纲册上旧引之数来买新引,才能到指定地区经营食盐业务,还可世袭,纲册上无名的则被排斥;既能解决积欠,又能博一份世代传承的家底,万历年间,朝廷的威信尚在,盐商们由此方才纷纷响应,这方才有了每年百余万两的盐税。

  同时他还招募兵勇与盐场灶丁组成联防队,按“甲乙……壬癸”十天干编号,每营三十人,营与营相距二、三里,专门捕捉私盐贩子;乙营抓到贩子就追究甲营,癸营抓到贩子就追究其他九营失职之责,从而有效地打击了不法私盐。

  又改过去的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为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较大提升了经营效率,却是称得上良方良吏。

  只是这便够了吗?

  青年天子微眯着眼,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今日更新奉上,预祝大家周末愉快——这几天查看一些盐法、明末盐务的论文,得到了一些皮毛,各位大大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或是建议,欢迎留言,抱拳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