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冤死鬼无头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龟寿村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这样在一片惊慌错乱中像黎明时分的高爆声一样随风而散了......

  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震耳欲聋的轰鸣唤醒了沉寂已久的愚昧与无知,封建迷信的思潮再次破茧重生。村口高台上,原本只用于镇压神龟龙兽的碾盘石滚子一夜之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农忙时节,谁也不可能有事没事的在那高台开阔地上晒太阳。成百上千斤的石滚子怎么可能突然就凭空消失呢?老九爷是闲来无事瞎溜达这才冷不丁的发觉偌大的碾盘子竟然光溜溜的裸露在骄阳之下,格外的耀眼。即便是上好的石匠雕痕刻印也不可能扛回了家去慢工出细活!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成大林的耳中,村支书下台后没有合适的人选,成大林是唯一的管事儿的也是唯一的能管事儿的。

  常言道“穷山恶水出刁民。”龟寿村的人但凡有点儿文化,谁又愿意苦守着这荒寂而又破败不堪的祖产——土坯泥巴墙、一亩三分地呢?东村已经空出好几院老宅院了,有几户甚至是青砖雕砌飞檐走壁的大门户。这可是富贵人家的宅邸,祖上不是教书的先生就是当官的乡绅名门望族。

  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原本已经破败的乡绅们大都紧抓了机会逃之夭夭,凭借着成年累月积攒的学识与文化以及三寸不烂之舌早已再次的找到了施展才华之地。让这样的人营务庄稼,显然不贴合实际。

  封建的余孽造就了老一辈人大都大字不识几个。新中国让饱受摧残的庄稼人当家做主,老一辈却依然饱受着睁眼瞎的亏。

  甘河子村小的兴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再次应运而生的产物。

  成老三这一代是最苦难的一代。一九六三年出生的他饱受了骚乱与饥饿的纠缠,在那批林批孔牛鬼蛇神一把抓的年代,他的读书生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的顺利。好歹总算断断续续的念完了整个完小初中。

  成老三自认为并不是读书的料,打小就喜好玩弄猫狗的他是在自知老汉的皮鞭下才练出了一手好字。在弟兄仨人里面虽说垫底,但好歹不至于落个睁眼瞎的惨剧。

  现在,成老三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三个娃儿身上。陆陆续续的一个个的也都挤进了书房(学校)。

  成三狗(成三军)——成老三最大的娃儿。

  现在他已经在甘河子村小上完了初小(四年级),过了这个暑假就要奔十里开外的郭家村读完小了。录取通知书已经在散学的时候领回了家,只是成三狗又怎么可能是读书的料儿呢?一想到这儿,成老三自个儿都感觉到这是一种莫大的荒谬。

  他爷自知老汉溺爱他,打两三岁起就将这娃儿送进了青山先生的手里。名义上是念书,实质上就是帮忙照看娃娃,光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同班的学生已经送走了四茬。这瓜娃儿还是照常背着铅笔本子从一年级再次读起。成老三一想到这儿就暗自佩服这娃儿的傻帽劲儿。换做是他,早就丢了书包逃了课躲进甘河子的深沟野洼里掏鸟窝去了......

  他不知,他的娃儿成三狗就是这么干的,比他高明的这么多年了干得是神不知鬼不觉......

  碾盘上的石滚子就是成三狗伙同龙打炮、胖墩儿几个人合伙推下东沟的。只是调皮捣蛋的娃儿做梦也没意识到即兴而来的恶作剧再次的将整个村子搅和得不得安宁。

  成大林连夜召集了精壮的后生组建起了另一支巡逻队。对于治保主任的工作他已经是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自然而然的在一通臭骂之后就地解散了。自打这个治保主任上任以来,前前后后发生的那么多恶性事件,主管安全生产的治保主任竟然一无所知的口口声声喊冤。自此,牛家人心目中渴慕已久的仕途生涯算是彻底崩盘。

  屋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原本计划着二日一早搜寻石滚子的安排,看来只能告一段落了。成大林老早的就起身在堂屋里等待着新的治保队员的到来,村里不能再出什么事儿了!乡镇两委已经将龟寿村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了。

  村子不大,事儿倒不少。动辄就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成大林闹不明白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了哪儿!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出事儿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