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竹林巧遇黄凤玲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牛得利这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若论家境,牛得发自然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庄户人家,谁家嫁闺女第一眼相中的不是家底儿?黄凤玲却不是这样的人,自打读书那会儿起,这黄凤玲便迷恋上了写写画画。而这牛得发天生写得一手好自,文字功底还过得去,在学校那会儿也是小有名气。

  柳东中学算是这柳东乡高等的学府了,自然人才辈出。如此类类也是习以为常,不过自打这一走出校门,在这整个龟寿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人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村东头苗桂花对门书香门第的贵才老先生早已过世,村口成三狗的堂哥成建军那是已经内定将要去甘河子村小教书的先生。再往村看除了那开磨坊的成老三也就只剩下这牛得发还拿得出手。至少在同龄人的排行中牛得发算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

  许是正好这一点打动了黄凤玲,这原本就喜欢写写画画的黄凤玲自然与那年纪相仿的牛得发意趣相投,交往甚密。

  同是本家,牛得利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只能忍受着内心的煎熬。他把所有的怨气都积压在心底不敢有任何表露,担心因一时的疏忽而激怒了本就心神不宁的黄凤玲。

  牛初三却不这般认为,凤玲丫头是疯疯癫癫的样儿,但这女娃子心眼实在。也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现在唯一令他担心的正是因为手枪的事丫头有什么想法。毕竟这是天大的祸事,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铁定儿子牛得利在手枪这件事上这是在昧着良心说假话。说归说想归想,可这娃儿死活不承认,这可着实令牛初三窝火伤身。打也打不得,骂也不顶用,牛初三真不知道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生了个这般败家的玩意儿!

  牛得利还算心疼他那因这祸事而几近衰颓的老父亲,并没有离开,而是一把挎了横卧在地头镰刀就势割起了牛草。晨风吹拂得便道上的野草摇摇晃晃,一侧冒过沟底的密林伸出鸟雀儿不时的在树梢处欢呼雀跃,就连甘河子村小朗朗的读书声也格外的清脆悦耳。春光无限好,只是父子俩的心思现在都异常的沉重。

  清明节一过端午节也便接踵而来,眼下早熟的小麦已然金灿灿的脆黄,布谷鸟的叫声时不时的在田间地头回荡,似乎了无天日的在提醒着忙活了大半年的庄稼人不要忘记收获。

  牛得利同那牛初三其实想的一样,在这沟壑纵横的东塬上,尤其夏收时节,端午节正好给繁重的体力劳动平添了些许亲情的乐趣。按照惯例,无论是过门的还是未过门的女婿,在这节日的氛围中都要抽了空闲带了礼品前去拜访岳父岳母一遭的。

  现在牛家父子二人只盼望着端午节赶紧到来,正好找了由头让俩娃儿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牛初三自然不敢怠慢,老早的就在集市上订好了上等的肋条肉,备好了平日里连自个儿也不舍得享用的茶叶糕点。

  黄家人家自然也老早的做了筹划安排,新女婿首次上门过节自然不能草率。为此,还专门叮嘱丫头别疯疯癫癫的到处乱跑。乡里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过个节也不一定当天才上门。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提前三两天也是未尝不可的。

  这一日,牛初三起了个大早,连着下了几天的阴雨终于放晴。天还不大亮,后院的几只芦花鸡就不消停的闹腾了起来。再出屋门时那沁人心脾的槐花味儿已然笼罩了整个村子。农忙时节的庄稼人自然不会赖床不起,只一会儿功夫,村口就传来了胖嫂那字正腔圆的叫卖声:

  “豆腐脑儿喽......豆腐......”

  在这农家人眼里,能隔三差五的吃上一口热豆腐那也无非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调剂。胖嫂家的豆腐现磨现卖,在方圆十几里大大小小的村庄里赫赫有名。热豆腐脑儿却只对这龟寿村的老少爷们开放。无论谁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自然都能匀上一口。盛装的器具来者自带,大碗小盆的也不在乎,只要不折本,看着给就成,末了辣子调料也都免费提供。这般一来二去的自然老主顾是排着队也难蹭上一口。

  胖嫂为人实在,豆腐脑却并不是天天都有,一个礼拜能卖上一两回那也算得上是格外的开恩了,农忙时节有时候连着几个月也听不到那浑厚的叫卖声。

  这不下着连阴雨,胖嫂也终于有时间忙活忙活老本行了。老两口头天晚上泡了豆子,半夜起身就开始推磨熬浆,天还不大亮两大桶热乎乎的豆腐脑儿已经出锅装好。案板上用青石快压着的正是头锅做好的豆腐。趁着节日的到来兴许能卖个好价钱。

  牛初三听到巷口胖嫂的叫卖声的时候其实胖嫂已经在东巷里绕了一大圈了,现在担子里也没有多少,所以偷个懒并没打算挑进槐花味儿已然笼罩了整个村子。农忙时节的庄稼人自然不会赖床不起,只一会儿功夫,村口就传来了胖嫂那字正腔圆的叫卖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