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但这个办法究竟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臣也不敢确定。”</p>

<p>见朱标不解,韩度叹口气,继续说道:“因为十倍的利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足以让人胆敢践踏任何严刑峻法。况且有能力这么做的王公大臣,律法对他们的效果远远不如升斗小民,他们有太多的方法避开律法的限制了。比如说,即便是律法限制了他们只能够拥有多少土地,他们也会变着法子的多吃多占。或是将土地分散到同宗同族,或是干脆直接将百姓的土地占有,只是名义上还属于百姓而已。”</p>

<p>明朝土地兼并有着多么疯狂,后期福王一个人便占尽了封地七成的土地,几百万人拥有的土地都还不及他的一半。</p>

<p>可以说明朝短短二百多年便走向灭亡,与土地兼并的疯狂速度不无关系。</p>

<p>朱标听的心神俱震,不管是教导他的那些大儒,还是他的父皇都没有和他说起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他虽然也重视土地,但从来就没有深思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p>

<p>老朱自立国以来不乏犒赏功臣,分封诸王,这其中就赐予了大量的土地。</p>

<p>朱标此时都禁不住在想,如果父皇知道土地兼并的后果这么严重,不知道还会不会将土地随意的赐予下去?</p>

<p>朱标的精神意志比较强大,哪怕是面对土地兼并这样沉重的问题,他也能够安稳的坐在一旁,继续追问韩度,“还有吗?”</p>

<p>“有,怎么没有?”韩度将一口茶水抿下,感受着沁人心脾的芬芳。</p>

<p>朱标仁慈之名响侧史册,韩度在他面前也要放的开一些。某些老朱面前不敢说、不能说的话,只要朱标想听,韩度都可以说给他听。就算是暂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只要掉进了朱标心里的土壤里,总会有生根发芽的一天。</p>

<p>“土地兼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太子殿下当有心里准备,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只能徐徐图之。”韩度临到说的关头,还是忍不住先提醒朱标一下,就是怕他急于求成的直接去找老朱。</p>

<p>老朱要是知道了,以他的脾气恐怕无论怎么样都逃不了掀起血雨腥风,这是韩度不想看到的。</p>

<p>韩度认为,人多珍贵?而且大明本来的人口就不多,哪怕是那些贪官污吏,韩度也认为能少杀就少杀一点。</p>

<p>只要他们能够发挥剩余价值,也不是不可以饶他们一死。</p>

<p>“孤明白的,你说。”朱标点头。</p>

<p>“臣以为现在读书人的免税权力可以停了,就算是不彻底停掉,那也必须要严格限制他们的免税额度,绝对不能像现在这样无休止的免税。”</p>

<p>朱标不解的问道:“为什么?父皇给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免税也是出于爱惜人才,好让因为读书没有时间从事营生的他们能够有一份收入,这难道也不好吗?”</p>

<p>“皇上自然是出于爱民之心。”韩度回道,“读书人不事生产,给他们一些补偿是应该的。臣以为朝廷可以像发放官员俸禄那样,比照着给他们发放一定的钱粮,但要绝对禁止他们无休止的免税。虽然现在的秀才以上读书人不多,免税的部分看着不怎么起眼,好似对朝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殿下不要忘了,学而优则仕,有着做官这个梦想的指引,以后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是读书人,敢问殿下,朝廷还有余力去让他们免税吗?大明还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免税吗?”</p>

<p>听到韩度说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是读书人,朱标一阵欣喜,作为经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他,对于读书人的出现,抱着一种多多益善的态度。</p>

<p>但同时他面对韩度抛出来的问题,心里面又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到了那时,朝廷真的还有能力去优待士人?</p>

<p>“恐怕到了那时,别说是没有土地拿来免税,就连你说的给他们发放薪俸也难以为继吧。”朱标叹道。</p>

<p>“殿下说的没错,”韩度点头承认,“就算是发放薪俸也只是暂时的,一旦读书人多了起来,就必须要停掉,否则就会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一旦朝廷负担过重,为了收支平衡便只有增税。”</p>

<p>“但是殿下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天下的土地大部分都在那些王公大臣手上,而他们偏偏是不用交税的。于是税赋便只有落到那些土地本来就急剧减少的百姓头上,手里的土地减少,偏偏税赋还增加,殿下可知道这样下去,是副什但是殿下不要忘了,学而优则仕,有着做官这个梦想的指引,以后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是读书人,敢问殿下,朝廷还有余力去让他们免税吗?大明还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免税吗?”</p>

<p>听到韩度说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是读书人,朱标一阵欣喜,作为经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他,对于读书人的出现,抱着一种多多益善的态度。</p>

<p>但同时他面对韩度抛出来的问题,心里面又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到了那时,朝廷真的还有能力去优待士人?</p>

<p>“恐怕到了那时,别说是没有土地拿来免税,就连你说的给他们发放薪俸也难以为继吧。”朱标叹道。</p>

<p>“殿下说的没错,”韩度点头承认,“就算是发放薪俸也只是暂时的,一旦读书人多了起来,就必须要停掉,否则就会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一旦朝廷负担过重,为了收支平衡便只有增税。”</p>

<p>“但是殿下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天下的土地大部分都在那些王公大臣手上,而他们偏偏是不用交税的。于是税赋便只有落到那些土地本来就急剧减少的百姓头上,手里的土地减少,偏偏税赋还增加,殿下可知道这样下去,是副什么光景?”</p>

<p>是什么光景,还用韩度说出来吗?</p>

<p>大明是怎么建立的?不就是因为前元的时候,百姓不堪重负,因此才纷纷起兵造反。偌大的元朝,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了过去。</p>

<p>朱标眼中好似看到了那副场景,起身背负着手,在韩度面前来回踱步,良久才驻足感叹道:“百姓不堪重负,此乃历朝历代灭亡之根也。”</p>

<p>“殿下所言甚是!”韩度举起茶杯朝着朱标敬了一下。</p>

<p>“你的建议是......”朱标看着韩度,想要他给提点意见。</p>

<p>韩度抿了抿嘴,“免除所有人的免税资格,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读书人,一体纳粮;或者是按照田亩收税,不管这田亩是谁的,有多少田亩便收多少田亩的税。即便是这样也只能是延缓了最终时刻的到来,还不能够彻底的根除。”</p>

<p>朱标听了,摇头叹息:“难,难呐。”</p>

<p>没有具体告诉韩度难在哪里,不过难处的确是太多了。光是收王公大臣的税这一关,恐怕就很难过去。要知道父皇在打天下的时候,也是许诺了许多好处给下面的人的。人家提着脑袋的为父皇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能够封侯拜相福荫子孙吗?</p>

<p>此路很难行的通。</p>

<p>朱标暂且将这个法子放下,转而问韩度:“你不是说有</p>

<p>两个想法吗?另外一个是什么?”</p>

<p>韩度笑着,举着茶杯朝朱标展示,“殿下请看,这杯茶水怎么喝才一直都喝不干?”</p>

<p>朱标闻言一笑,提起一旁的茶壶就给韩度续满杯,“这个容易,喝了再续不就行了吗?”</p>

<p>“谢殿下。”韩度见朱标给自己倒茶,连忙致谢。喝了一口,才继续和朱标说道:“殿下所言甚是。这天下土地就好似眼前这杯茶水。既然各方都想要喝,而且都还想要大喝特喝。朝廷又想要这杯茶永远都喝不完,那就干脆朝里面续就是了。”</p>

<p>“殿下,要知道这天下可不止是大明,周围可还有着不少的土地。”</p>

<p>“你的意思是说对外发动战争,来掠夺土地?”朱标眉头皱起。饱受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