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布局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事,修筑这样一条铁路放到朝堂上讨论肯定是通不过的,甚至是出兵西北都不会通过。

  在大部分文臣的眼里,只要没有把战火打到大明朝的眼皮底下,那朝廷就没有出兵的必要,有这钱我们大家分了他不香吗?

  可是朱瞻基是大明的掌舵人,他考虑的不光是大明的眼前,更要考虑大明的百年大计,只顾眼前利益那就是在给子孙后代埋下祸根,这是他这个有着穿越时空视角的皇帝绝对不能忍受的。

  这条铁路的修建与维护肯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获得盈利,直到大明的工业革命展开,草原上的工业原料被彻底的开发出来这条铁路才会获得新生。

  在此之前大明只能每年无条件的在这条铁路上不计回报地投入,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将工业革命展开,只有天知道。

  毕竟西方从蒸汽机出现的十七世纪到工业革命完全展开的十九世纪,差不多用了两百年。大明就算有皇帝这个先知者,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大明的基础教育简直就是惨不忍睹,皇帝推行免费教育这么多年,愿意学理科的还是寥寥无几,官本位思想让学生们更愿意去学习能够考入政务学堂的学科,将来能够走上官场,那才是人生巅峰。

  更兼之大明的理科学问大多数都是经验学科,总结的非常混乱,这些年光是整理编纂这些基础学科的教材,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科学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几个在某些领域是天才的人才推动,而是必须要有一套系统地培养后备人才的机制,不能让人才出现断代。

  想着这些复杂的问题,朱瞻基就感觉头疼,他现在真的再想被雷劈一次,让他能在后世的多待些日子,若是能把后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书籍全部弄回来那就好了。

  可是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进行积累。本来还想着从极西之地引进人才,可是经过比对之后才发现,极西之地的各种学科也才刚刚开始起步。

  虽然有个别的学问已经超过了大明,但是在总体上还是要落后于大明,不过西方一些记录知识的方法倒是值得大明这边学习。

  比起大明对知识的记录搞得晦涩难懂,西方的知识记录追求的是越简单越好,这样知识记录方式虽然比较枯燥,没有什么美感,但是学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朱瞻基发现自己现在当皇帝真的没有一心投身教育事业更重要,必须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扭转大明朝官本位思想,趁着现在大明朝不用学习外语,让外语占据了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理科。

  朱瞻基带着卫队离开之后,孛罗也没闲着,连河都没过,马上下令从部落中调集三千骑兵渡过黄河一路不停地杀向了晋王城。

  双方之间本就相隔不远,再加上土默特部都是骑兵,早上出发,下午就抵达了晋王城下。看着城下黑压压的骑兵,可把晋藩上下吓坏了,赶紧派人出去与孛罗交涉,询问孛罗为何要派兵到晋王城下。

  孛罗知道皇帝就是要给晋藩施加压力,话说的越狠压力就越大,孛罗直接告诉晋王使者,他要晋王城,限晋王上下三天之内离开晋王城,将晋王城完好无损地交给土默特。

  这样的要求使者哪里敢答应,慌忙回去向晋王朱钟铉禀报,晋王上下都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是好。

  晋王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哪里有什么主意,眼见众人众说纷纭,顿时气急道:“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争吵,若是我们不答应这些鞑子的要求,他们万一真的攻城,我们拿什么守城,都等死吗?”

  晋王朱钟铉除了父亲朱美圭之外,还有直系的起个叔叔,更别说还有其他旁系的一大家子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二叔交城王朱美垸看到侄子生气了,赶紧打圆场道:“大侄子,我们也是为了我晋藩着想嘛,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你身为晋王还请多担待一些。”

  “你们要孤怎么担待,鞑子大病压境,朝廷又不愿意出兵帮助,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将藩地交给朝廷我们自己返回边墙之内,以后我们各过各的日子,谁也别干扰谁。”

  三叔阳曲王朱美垙不干了,斜着眼睛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朱钟铉说道:“你想将我晋藩毁了不成,晋藩那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塞王,世袭罔替永守大明边疆,你一句话就想将我晋藩拆了,你问过晋藩上下了吗?”

  “那你们拿主意,孤不管了,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大不了大家伙就都死在这城里,孤提醒你们,城外的鞑子只给了我们三天时间,这三天时间倒是够去东胜卫搬取救兵的,你们谁去,孤给你们批敕令。”

  众人都不说话了,这么多年朝廷什么态度他们非常清楚,藩国是生是死与朝廷无关,那是藩国自己求的是越简单越好,这样知识记录方式虽然比较枯燥,没有什么美感,但是学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