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弋谦上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饷,只有战时补贴,这是每一个移民家庭的义务。百姓对此并无异议,他们本来就是军户,在南平州当军户可比在山西当军户的条件好多了。”</p>

<p>“征收一成的赋税能够维持运转吗?”弋谦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p>

<p>“若是只依靠田税只能维持各部官军军官的俸禄,以及训练消耗,如今的南平州主要收入是依靠中转贸易。</p>

<p>我们从海军手里拿到货物,在转手卖给不远处的部落,从他们的手里换取牛羊、黄金等财物。</p>

<p>这样的中转贸易是由都指挥使司与海军共同主持,获得的利润也与海军进行分成!”</p>

<p>弋谦敏锐的认识到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健康的,官府主导贸易不是不可以,不过却不能以贸易盈余做财政收入。</p>

<p>政府的财政收入必须要通过赋税来完成,赋税的合理征收是考验一个政府是否合格的基石。</p>

<p>若是一直依赖贸易盈余为财政收入,时间一长必然会滋生贪腐,官商勾结之下,利用特权牟利便成了习以为常之事。</p>

<p>大明士绅士绅优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指望士绅稳定乡间,保证朝廷税收能够完成,可是士绅却利用特权公然挖朝廷的墙角,把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占为己有。</p>

<p>弋谦已经想好,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商税厘清,官营经济没有问题,不过商业就是商业,税赋就是税赋,两者必须分开!</p>

<p>“向将军,现在南平州的主要种植什么庄稼?”</p>

<p>“这里气候与山西老家差不多,经过种植试验,发现南平州适合小麦与高粱生长。老百姓会在田间地头,自家的院子里种些杂粮。不过这些杂粮不过是一些点缀,主要还是小麦与高粱做为主要种植作物。”</p>

<p>“高粱与粟(小米)耐旱,不过产量并不高,不然也不会渐渐被小麦与水稻取代!而且高粱的口感并不是很好,不知百姓种植高粱是用来食用还是用做酿造?”</p>

<p>“刚开始老百姓还吃高粱米饭,现在都已经以面食为主,高粱的主要用途已经是对牲畜贴膘和用来酿造酒醋!”</p>

<p>弋谦敏感的抓住了一条商机,这高粱酒口感清冽,回味甘醇,是非常完美的酿酒原料,或许酿酒会成为南平州的一大财源。</p>

<p>不过弋谦暂时并没有表态,而是在向大兴的陪同下继续考察新汾河两岸的农业情况,新汾河两岸目前已经开垦出农田一百万亩。</p>

<p>刚开始的时候,都指挥使司承诺,只要在一年之内,老百姓能开垦多少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p>

<p>都指挥使司量地之后发放地契,老百姓垦荒的热情很高,可是等到真正耕作的时候,老百姓们发现一个壮劳力的耕作极限也就三十亩地,再算上自家婆姨和孩子,五十亩地已经一个五口之家,一个壮劳力的家庭的极限。</p>

<p>除非家中劳力多的,否则根本就种不了那么多地。就算多开垦土地也种不过来,到最后百姓都主动放弃了多开土地。</p>

&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