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记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安静的前线,1942年,俄国,勒热夫大区】

  ……

  我们都是闭着眼出生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也将选择闭着眼度过一生,盲目的追随那些能给与他们意义的人。对我来说,这个人是国防军。

  ……

  3个月前,我和我的连队在勒热夫以西30公里处作战,8月10日我们和12连组成一个战斗群,照例进行当天的火力侦察任务。

  ……

  (日记一页页翻过的声音)

  一双漆黑,有许多划痕,露出其下方银白金属底色的筒状物探出灌木丛,其末端是凸状玻璃。如果垂直于这个凸状玻璃往下看,便能发现一只被放大许多倍,显得很是失真且滑稽的湛蓝色眼瞳。

  湛蓝眼睛的主人擦了擦凸状玻璃,让上满的些许爬虫急忙逃窜开来,又轻轻转动两个金属筒,上方的怪异齿轮。弱视线移动到这个金属筒的另一端,则能看见一个满是茅草,原木房组成的村落,其画面正慢慢的变大。

  “……真奇怪,这些家伙仿佛急着休探亲假,一夜之间放弃了所有防御要点。”

  湛蓝眼睛的主人用一种大量各异翘舌发音组成的语言,歪头对他的同僚说。如果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能看到另一坨灌木丛,只有这个湛蓝眼睛的人知道那里有他的手下。

  “奇尔霍夫卡亚没有,勒热夫没有,别列克夫斯卡亚也没有。嘿,伊万们总不至于溜回莫斯科了吧?”

  “我希望最好是这样。”

  “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头?”

  湛蓝眼睛的人放下金属筒,露出他此时坚毅的眼睛。

  “先把这里的情况发给团部,现在是……”湛蓝眼睛的人低下头,拉开和灌木丛有一样颜色的袖子,露出一个圆形但很扁的又一个金属与玻璃物体,上面有一长一短两个小棍指向不同方位。“九点二十,贝尔努特的排跟我来,其他排原地待命,我们有四十分钟。”

  “Jawhol!”

  接着,这一带几十米的灌木丛纷纷抖动,几十个人在几秒内纷纷冒出来,若是有其他人在这里,他十几秒前还以为这是很正常的灌木丛带。

  这群人包括坚毅的湛蓝眼睛男人,身穿着土黄色混杂深绿条纹的外衣,头盔包裹着和外衣同样的布料。若是他们口中的“伊万”在村落里用望远镜观察他们,必定会大惊失色:这可是最精锐的德军掷弹兵!

  【第一章:无人的战线】

  【1942年8月,俄国,勒热夫大区,哥萨克村庄奇尔霍夫卡亚以西15千米】

  1……

  即使是俄罗斯炎热的夏天,这群穿着“灌木丛色”衣服的人也没有任何一个摘下头盔,好让积蓄不少热量的脑袋散散热。湛蓝眼睛男人一只手擦过挂在高耸鼻梁尖头的水珠,回头看了看“贝尔努特排”的三十余人。

  虽然湛蓝眼睛男人秉承凡是谨慎至上原则,进入这座无人村庄之前还命令连队的重武器给村庄敲一记终结睡梦的钟声,结果是没有等太久就朝村庄行军了。

  掷弹兵们,和这个男人难免内心充满敌军突然发难的担忧,但支持他们贸然向村庄前进的理由也很多:男人提到的几个地名,即几个城市和村庄,似乎和这个村庄是一样的,忽然间敌人就消失了,这个男人更早一会也进入过一个空无一人的村子。

  三十多人走过村庄前被爆炸无情开洞,墙壁上的半圆树干滚了一地的废墟房屋,这儿的地面还留着许多脚印,前几天战斗留下的弹壳,弹坑,在一处被改造成机枪掩体的民居,男人还看见了一个连着大容量子弹箱的马克西姆机枪,透过房门还能看见不远处完好的M-37反坦克炮。

  “他们走的可真匆忙,重装备都来不及带走,也不毁掉。”男人评价者他逃走的敌人,手指敲着马克西姆机枪的金属护盾。

  “头,你得过来看看!”

  男人要求共同行动的这个排,排长贝尔努特少尉匆忙走进男人所在的防御工事,快速敬礼后,继续说:“我们在一个房子的地窖找到了我军俘虏,他们还活着!”

  “哦……他们有说什么?”

  “Nein,找到他们时,他们已经脱水昏迷了。”

  男人略做沉思:“这么说……苏联人连俘虏都顾不上处理就走了?”

  以往,男人在攻克敌军一些地段防线时,总能发现被处决的俘虏,不管是敌军被正面击溃还是突围逃窜,他当然是对此极为诧异的。

  “带他们回去,这次侦察就到此为止了。”

  男人挥挥手,示意通讯兵转过身,并拿着一个形似半截香蕉的话筒:

  “切尔尼卡亚村没有敌人,从痕迹上看他们走的很匆忙。准备8副担架,我们救出了8个俘虏。”

  ……

  男人的名字是莱因哈德·冯·克莱斯特,来自下巴伐利亚的步兵上尉。1940年6月毕业于德累斯顿陆军步兵学校,对他个人而言,他很遗憾没能赶上祖国另一端与“令人作呕”宿敌的战争。

  在步兵学校中他曾深深担忧同宿敌法国的战争,是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堑壕战,步兵们将会用巨量的血肉和生命突破马奇诺防线?他不敢想象。但在步兵学校中,从4月到6月,每一节理论课堂总是伴随着狂欢开始的,教官在黑板一侧贴了德-法地图,每一天都会标注最新的进展,红线是法军,蓝线是德军,蓝线包括的地盘在一天天膨大。

  14个月前,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时,莱因哈德认为这里将会是第二个法国。“然而,斯拉夫人利用1941年11月到第二年2月的冬季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他在日记里这么写道。

  莱因哈德所属的第390掷弹兵团没有因为前线敌军的忽然消失推进前线,此前战斗中绝不缺少苏军故意让出阵地击溃出击德军的例子,不轻易冒进是所有东线士兵的共识。

  返回到驻扎树林中一个村落的团部时已经是十点十五,莱因哈德放下和他手下掷弹兵一起抬了很久的简易担架,团部战地医院的医生几乎立刻把他救回来的8个被俘虏的士兵抱进用作医院的石头教堂。

  但愿他们能醒来!

  这样为那8名不幸的战士送上祈祷,莱因哈德同其他连长走进团部建筑。

  即使在战场最前沿,军官们也被规定在严肃场合(如出席上级会议)必须更换更具观赏性的常服,身份标识必不可少。莱因哈德对此并不担心,脱掉灌木丛颜色的迷彩罩衫,他就“变成”了最具观赏性的军官,一点也看不出这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掷弹兵。

  一众肩头扛着银线垂直排列,代表尉官肩章的军官们站在多个桌子与桌布拼起来“会议长桌”前,直到团长恩斯特·哈莫尔曼上校推开门,并客气的对一众手下说:“Setzen sie sich.”(请坐)

  尽管和老团长相处很久,但必要的礼仪始终是必要事项,他和所有其他的连长,营长一样,整齐地拉开椅子,端正地坐着,背挺得很直且远离靠背。

  和元首总是冗长的电台演讲不同,哈莫尔曼上校开会以高效率出名,事实上绝大多数陆军军官都是如此。

  “……关于今天敌军在我部前线全部脱离接触的情况……这是每个营,连甚至排都发现了解的。两个小时前我已询问过380和370团,他们回报了相同的情报,在那之后我又向空军询问,第53联队的人说他们深入飞行了几百公里都没见到敌军痕迹。按兵不动不是我的想法,这是军部的命令。当然……我个人也是非常不支持推进填补敌人让给我们的阵地,苏军善于隐藏,戈林元帅在天上说看不到他们……没准伊万就躲在他肚皮底下下偷笑呢。”

  团长总是不忘拿空军开玩笑,引得在场的尉官们忍俊不禁发出阵阵笑声。莱因哈德知道这是为什么,他还记着去年7月,团部在叶利尼亚被空军误炸。

  “……我们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指示,除了昨天军部给每个团下发,命令我们原地固守的命令。刚才我通电话问过师长,他跟我说附近的63,252师当面之敌同样一夜间消失了,我打赌可能不只是我们军,可能集团军甚至集团军群当面的敌人都撤退了,在获得更进一步的情报之前……我们只能原地固守。”

  2

  带着“原地固守”令,莱因哈德有些扫兴地返回连队阵地。扫兴归扫兴,他可以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