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书楼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卢弈听到叶法善的问题,愣了一下,但还是立刻回到:“家父二十岁即进士及第,真人怎么问起这个?!”

  叶法善直接把手中的书递了过去,说到:“你不感觉卢相看这种书有点古怪了吗?!”

  卢弈接过一看,竟然是一本旧版的《千字文》。

  这岂止是有点古怪,应该是古怪到头了。

  要知道,唐代科举分多科,其中最重的就是“进士科”,俗语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进士科每科取士最多不是二、三十人,甚至只取数人都是常事,就可见进士科的难度了。

  五十岁能考中进士科都算年轻的,而卢怀慎二十岁中进士,绝对可以说是少年天才了。

  凡是中进士科的人,都是自幼苦读,皓首穷经之辈,哪个不是博览群书啊。

  就是在政事堂,中书省这种天下精英汇聚的地方,卢怀慎的学问都是拔尖的。

  而《千字文》这书,成书于南北朝,历来是作为童子开蒙识字之用,这本书如果不是古版,根本都没资格进这个书楼。

  这已经不是童趣能解释的了。

  学问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什么学问层级对应就会看什么书。

  就跟数学家绝对不会回过头去学一加一一样,那都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了。

  一本可能是意外,之后叶法善又从那堆书里面找到了数本浅显异常的书。

  这下连卢弈也很确定,他父亲看的书确实古怪了。

  之后两人一起动手,开始给那一大堆书分类。

  两人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把那像小山一样的那堆书都分类完成。

  大致就三类,最多的就是史书。

  从《史记》开始到《隋书》,全部都有,还包括唐初一些人的时论,正史中同时还夹杂着大量的野史杂记。

  第二类是经典,几乎数量跟史书差不多。

  但这些经典里面,却全都是各种《道经》和《佛经》,儒家经典极少,诸子百家更加是一本都没有。

  其中翻阅的最多的就是《黄庭经》和《老子想尔注》,这个很明显,这两本书折皱的很厉害,明显翻阅了很多遍。

  要知道卢家这个书楼那是多少年、多少人的心血,藏书看书都有规矩的,里面的书都是保管的极好的。

  像《黄庭经》和《老子想尔注》这种不是孤本的书,出现一些折痕老旧,都是重新抄录,或者重新再买一本,直接替换掉的。

  所以这两本书折痕那么严重,只能证明就是卢怀慎这一个月翻阅所致。

  第三类就很杂了,《千字文》这种启蒙书很多,《说文解字》这种工具书也有,各种神仙志怪的书也很多。

  但其中最显眼的却是两本没有封面的泛黄绢书。

  而叶法善刚想打开,就被卢弈给拦住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