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神龙之变八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正因为丞相权力和职责巨大,所以到了唐代开始采用群相制。

  凡是进了凤阁中书省或者政事堂的大臣都称为丞相。但人数依然不多。

  所以任何一位丞相的任免和调动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纵然丞相有过错,要请辞,那“一请一拒”也是最基本的。

  能做到宰相的一定都是往日功绩显赫之人,所以不论什么原因请辞,皇帝为了表示对他往日功绩的肯定,一定会先拒绝然后加以挽留。

  然后臣子再第二次请辞,表明态度,皇帝才会批准。

  “一请一拒”是最基本的,到丞相这个级别“三请三拒”都是寻常事,就是这个套路玩三遍。

  更何况张柬之等五人无过而有大功啊,只是为了自谦而请辞,皇帝竟然连“一请一拒”这个最起码的面子流程都没走,直接就批准了。

  这已经近乎羞辱了!

  这让张柬之等人怎么看?!这让文武百官怎么看?!

  “谁接任有没有定下来?!”太平公主从震惊中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李旦的请辞对政事堂的格局影响不大,但张柬之五人不同。

  这五人一走,政事堂立刻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还没有?!但刚刚韦后来跟我讨要天子之宝,我没给,只言说此事必须有陛下之命。她很不高兴!”上官婉儿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天子在秦汉时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各有用处,代表着皇帝的各项权威。

  当然还有一个最特殊的一个传国玉玺,代表着皇帝的正统地位。

  后来在高祖武德年间,再加神玺及受命玺。

  皇帝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之玺以封禅礼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夷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

  武后在位时,又多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玺,并改玺为宝。

  等于加上传国玉玺,现在天子之宝共有十件,从武后在位之日起就一直都在上官婉儿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上官婉儿被称为“内相”的原因,皇帝所有诏书都必须由她用印才能明发,大部分的诏书也都是由她帮忙起草的。

  特别是武后晚年,书写不变,上官婉儿甚至已经有了批阅奏折之权。

  “这贱妇想干嘛?!”

  太平公主对这个贪得无厌的嫂子历来不喜,两人的关系也向来不睦。

  若不是李显对自己这个患难与共的妻子实在是情深义重,太平公主早就想上书废后了。

  “我担心的是如果陛下迟迟不任命新相的话,政事堂就是武三思的天下了!并且韦后现在是名义上的中宫之主,我能拒绝她一次,但不可能拒绝她一辈子。”上官婉儿在政治上明显比太平公主敏锐地多。

  而太平公主才忽然想起,这些日子自己确实太过忽略自己的这位表哥了

  这本书是《穿越之一切为了回家》的前传,大家可以一起看。  谢谢儒家子墨读断砖行的推荐票  谢谢逆天弑龍FonzhanG的推荐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