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好自为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司马法》中说的好: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国家无论再怎么强大,不断地进行战争也会灭亡;即使天下已经安定,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威胁,否则国家就会陷入险境。

  所以秦睿对军队的要求,一直都很高的,勒令全国各道的军队,时刻保持警惕,对于敢于侵犯领土,挑衅天朝威严的,一律先揍了再说。

  可他没说过,可以通过压榨,及官逼民反的方式,剪除异己分子。皇帝和大唐的名声,也是要维护的。即便大唐现在当家的是他,也不能为了宣耀武力,而图费国力。

  对于东北各部,秦睿还是继续从前的怀柔政策,给予他们的足够的甜头,安抚人心。以防止彼等铤而走险,与李尽忠之辈沆瀣一气,背反朝廷!

  “是不是很不服气,是不是觉得杀伐决断的太尉,也有投鼠忌器的时候?”

  “觉得我堂堂天朝,泱泱大唐,竟然为了苟安,与这些蕞尔小部行怀柔之策,实在是掉价的很!”

  “亦或者,你打心眼里质疑朝廷的政略,觉得政策不一,出尔反尔,不仅让人小觑,更是让边戎诸臣寒心!”

  秦睿这话可谓入骨三分,正中赵文翙的下怀,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朝廷对待异族的政策,正在由宽变严。他的所思所行,即便是有些过激,可说到底都是为朝廷着想。

  就说克扣的那些物资,多征收的关税,可都是一个子儿不少的上缴了朝廷。且营州的军队,也是日夜不停的操练,士气高昂的很,这些不都是他的成绩么?

  再看看现在,太尉免去了他的军职,还命其与诸部首领修好,数年心血,付之东流,赵文翙能不委屈么!

  但委屈归委屈,该有守的规矩还是的守的,只见赵文翙瓮声瓮气的拱手回道:“末将破坏了朝廷安定边境的国策,自知罪孽深重,不敢置疑太尉的处置。”

  “赵将军,狂妄是每个将军必有的毛病,睿少年时随燕公南征,身上的狂躁,比你严重多了。”

  “可狂妄也是分时势的,本帅在漠北并吞草原是如此,如今消减你的官职亦是如此!”

  “可这都不是本帅处置你原因!恰恰是你对李尽忠的对策,采用了最愚蠢的方式,并给予了他正当的反击理由!”

  李尽忠不老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东北诸部首领中,算是最具有也野心的角色,起兵造反是早晚的事。

  聪明的封疆大吏,不会留任口实和把柄,一定会把方方面面都维持好,再将背信弃义的名头,统统推到他头上。

  如此这样,朝廷就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手里握着大义,就算是把他们都灭了,那都算师出有名!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还得花钱平事,搞得这么被动。

  “为我大唐独尊,想法是没错的,本帅心里也是这么像的。”

  “可赵将军,你给我记住了,做将军,尤其是这么高的军职,是需要城府的,不要什么事都写在脸上!”

  “而且,我告诉你,战场上死十个士卒,有九个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狂妄的将军!”

  当然了,赵文翙身上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其战功卓著,戍边多年,从未丢失过一寸土地,对朝廷又忠心耿耿。

  虽然这次的事是因他而起,也差点酿成大祸,可也不能一棒子把人敲死,将其往日的功劳一概抹杀。

  所以,秦睿从袖中掏出一份手谕交给赵文翙,这份手谕内容正是,晋赵文翙为检校右卫大将军,专司节制营州军,及在幽州、营州之间,新建立的十三个折冲都尉府。

  别小看这仅仅是折冲都尉府,可却是清一色的骑兵,是朝廷去岁应对北方的防御体系,特意增加的驻军之一。因为其特殊性,这批部队,尚且没有划入地方都督府,一直由兵部直辖。

  各州都督的将领,可都盯着呢!要不是碍于此事必须经过太尉的允准,早就把兵部的打门给踢破了!

  赵文翙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峰回路转如此,乐得他嘴都合不拢了,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连连磕头,谢太尉不弃之恩,他这辈子,就是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太尉的知遇之恩。

  没错,他是该谢秦睿,如果没有孙万荣的暧昧,李尽忠的躲闪,他这次的官是罢定了。可东北的局势如此复杂,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留着土地,对朝廷又忠心耿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