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祸水西引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这封信里,赵新首先对突然发起攻势表示了歉意,希望那奇泰理解所谓“兵者诡道”就是这样,搞突然袭击太正常不过。到了第二段则是话锋一转,说念在咱俩亲密无间的合作这么多年,去年你又主动让出宁古塔,我也不好对你赶尽杀绝。眼下往吉林的路是走不了啦,要不你去朝鲜躲躲?

  那奇泰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心知赵新肯定没憋好屁。老子走到哪打到哪,备不住这是又算计起李朝来了。

  可就李朝那穷地方有什么好算计的?要啥没啥。早先他在宁古塔的时候,每年李朝都派人牵着牛过来互市,可以说除了人参不要,几乎什么都要。

  说实在的,那奇泰跟北海镇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他实在看不懂赵新的路数。都把朝廷打的满头是包了,不挥师拿下盛京继而入关等什么呢?又或者占了这么大地盘,要搁别人早就称王称霸,裂土分茅了。

  上次五姨太带着儿子和闺女治病回来,把前后经过一说,那奇泰其实都动了把儿子送到北海镇的心思。就冲着自己在朝廷这边的地位,赵新肯定不能亏待了孩子。

  而且五姨太听那位吴大夫说,北海镇眼下都在给大人孩子种什么“牛痘”,可以预防天花。那奇泰就听说过人痘,而且据说危险性还很高,即便有钱,很多旗人家庭也不敢接种。

  入夜后,派去庆源府的人回来了。这次那位崔府尹一反常态,出乎意料的同意了清军撤到李朝境内。等官保仔细问过才知道,福大帅已经派出使者抵达了咸州,通过向掌管咸镜道的监司施压,迫使对方同意了清军撤入李朝境内。众将闻讯大喜,连忙趁夜制订撤离的详细方案。

  另一边,邓飞早接到了赵新的命令,让他对撤往李朝的清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也不能大撒把,需要控制好数量。

  于是邓飞先是减少夜里巡弋在图们江上的船只数量和巡视次数,基本上每隔一个小时就朝江面上打颗照明弹。如此一来,清军每次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过江;折腾一夜下来,也只能撤走一千多人。

  折腾了几天后,当清军差不多已经撤走了五、六千人时,邓飞这才代表北海军向珲春守军发出了最后通牒。勒令所有清军放下武器,走出战壕投降,否则北海军发起总攻之日,就是清军灭亡之时。在通牒中,北海军重申了自己的民族政策,那就是绝不歧视欺压以库尔喀齐人为代表的“伊车满洲”和其他各族,也不会屠杀八旗。

  话说北海镇的这一政策曾招致电厂众里不少年轻人的反感,这些家伙无不是高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好在这帮家伙平时都住在西拉河的东岸,很少过河,这才没有在居民中造成太大的影响。

  为了这事,陈青松曾专门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他先是面无表情的听完了那些人的牢骚,接着他就问了,你们说恢复中华,那好,请问中华包括那些地方?

  前明时讲的所谓“中华”,是指在汉族聚居的“南七北六十三省”。那么以满族为主的东北要不要?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要不要?我们打下来的东西伯利亚要不要?

  你们讲驱逐鞑虏,先不说满人,蒙古人听了怎么想?藏族人、苗人和其他各族边民听了怎么想?

  在座诸位,谁敢保证你们祖上是纯种的二里头居民,不掺杂任何北方民族的血统?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一直就是个多民族国家,代代相传的文明认同才促成了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古人糊涂搞华夷之辩,你们居然还往里跳。当年辛亥革命后在这上面吃的亏还少吗?外蒙古怎么丢的?为什么不少满人支持成立满洲国?

  都别忘了,现在英国人的手已经伸进了尼泊尔!你们喊驱逐鞑虏,是不是打算把藏民往英国人那里推?!把外蒙古各部往沙俄那里推?!

  五年了,北海军为什么一直不进关?因为那里本来就是中国的地盘,早一天晚一天都丢不了,可要是不把外东北和外蒙先控制住管好,到时候天下一乱,边疆动荡,难道要再用无数的人命去往里填?!

  谷鐎</span>陈青松平常都是笑呵呵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可是他连珠炮一般的责问,让在座的年轻人都是哑然无语。众人这才想起这位以前是当过领导的,眼下还是北海镇民政部门的老大。

  后来要不是吴安全帮着打圆场,这场会搞不好就不欢而散了。

  每次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过江;折腾一夜下来,也只能撤走一千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