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幕府来借钱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样的状况差点儿把幕府老爷们气得吐血。真是反了天了,曾经的秽多和非人居然敢瞧不起武士!这特么什么世道?!

  牧野贞长向负责接待的民政干部提出想参观北海镇的钢铁厂,遭到拒绝;想去北海军营地参观,遭到拒绝;想上大铁船参观,又遭到拒绝;甚至于他想去拜访一下几户曾经的岛国流民也不行。

  “嗯。幕府想要和平。”赵新点点头,随即又面带疑惑的问道:“那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杀伊达重村?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牧野贞长诚恳的道:“呃......公方樣的意思是,双方和平条约签定后,幕府会将式三郎和惇姬夫人送还。”

  赵新心说你们倒是想放呢,可我看石川村文却未必乐意,人家现在大权独揽爽的不得了,巴不得那母子俩永远呆在江户别回来呢。

  话说石川村文这些日子在北海镇官员的陪同下到处参观,一行人不仅参观了84型左轮手枪的生产线,甚至还参观了1787型12磅前装滑膛炮的生产车间,并观看了火炮的射击演示。

  石川村文对87型12磅炮的威力相当满意,当即就下了一百门的订单,总价黄金五万两。除此之外,这位嫌84左轮远程威力不足,再次提出购买北海军的制式武器。

  军工联合体的负责人赵亮当然不会同意,他提出的替代方案是抄袭自另一时空的“战斗左轮步枪”。反正北海镇总的原则就是通过严格控制住底火的输出,死死掐住合作伙伴--狗腿们的脖子。

  “公方樣同意,南九州三国中萨摩国和大隅国赐给仙台藩,日向国交还幕府归为天领。出水、伊佐、菱刈三郡由赵王殿代管。”牧野贞长说完这话,心里都在滴血。

  谷</span>事实上这个条件是松平定信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做出的决定,并得到了德川家齐和他亲爹德川治济的同意。

  这几个月来,幕府眼见着仙台藩的人在京都那边上蹿下跳,串联公卿,大把大把的撒钱,邀买人心。如今的德川家已经是威严扫地,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年天下就没人听江户的话了。

  残酷的自然灾害和国内武士及知识分子的反抗,已经让松平定信内阁焦头烂额。而北海镇的频频叩关和仙台藩作对的局面,使松平定信更为煎熬。这种等待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赵新的目的并不是想占领岛国,或是改换一个将军,而是要借着分裂的态势从中浑水摸鱼。他假装思索了一会儿,随即点头道:“可以。”

  牧野贞长一听大喜,顺势又提出想学仙台藩,从北海镇获得一笔低息贷款。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原则,赵新随即向对方问了下数目。牧野贞长伸出个巴掌,犹犹豫豫的说五百万两。

  赵新盘算了一下库存的黄金,眼下北海镇的黄金库存属于绝密,连民政那边都不知道具体数字。

  “先借一笔五年期两百万两,如果你们能按时还款,后面还可以继续。”

  双方谈到这,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剩下像购买粮食、武器那些事就由底下的人具体去商量吧。

  牧野贞长这时提出了想去北海镇各处参观的请求,赵新随即表示同意。不过这事嘛,去哪儿不去哪儿,还不是民政的官员说了算。

  在牧野贞长提出告辞前,赵新又想到了一件事。

  “笠间侯,有件事需要提醒贵方注意一下。”

  “赵王殿请说。”

  “英吉利和荷兰人在打仗,这事你知道吗?”

  牧野贞长回忆了一下,手下人又凑上来耳语几句,这才道:“前两年长崎代官书信中曾提及此事,也正是由此,这些年荷兰船往来稀少,天明三年和四年一条到港荷兰船也无。不知赵王殿为何提及此事?”

  赵新所说的便是历史上第四次英荷战争。英荷双方从1780打到1784年,最终以法国出面调停,荷兰认输而告终。战争的起因就是英国以荷兰支援美国独立战争,又在1780年片面废除了当初威廉三世所主导英荷同盟的各种条约。

  这一仗英国获利巨大,原本在一百年内向荷兰人借贷的巨额国债,便以战争为借口而免付利息,并在战后以低价向荷兰商人收购国债。而最重要的就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从此南移,伦敦取代了阿姆斯特丹,最终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破产解散。

  然而赵新接下来的话却把牧野贞长吓了一跳。

  “据我所知,英吉利的军舰要来长崎了。”

  “何至如此?!赵殿可有确凿的消息?”牧野贞长死死的盯着赵新,试图从对方的神色中寻找答案。

  赵新说谎话连眼都不带眨的,他解释道:“荷兰人败了,我想英国人接下来就会以讨伐长崎的荷兰人为借口,让幕府开港。”
<关和仙台藩作对的局面,使松平定信更为煎熬。这种等待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