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赵新的外东北战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北海镇现在铺的摊子太大了,外东北几十万平方公里、南九州三郡、苦叶岛、虾夷地、以及千岛群岛的南部诸岛。赵新是哪有金矿他就霸住哪,菱刈金山、鸿之舞金矿、乌鲁普岛的金矿、蒐楞吉的金矿,甚至连眼下黑龙江城南面还有一个后世的“老沟金矿”。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赵新指着墙上挂的地图,对众人道:“外东北的地理有多复杂大家都清楚,崇山峻岭,道路羊肠。所谓的驿道只能供小部队和报信的快马同行,大部队根本不适用。满清从顺治到乾隆,都是通过水路调集兵马和物资。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瑚尔哈河、嫩江这五大水系能不能完全控制,也是我们能否夺取整个外东北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掌握了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两块主要粮食产区,全力开发,才能在将来南下后和中原乃至江南的地主士绅阶层掰手腕。”

  这是赵新头一次对北海军团营级军官们讲解他对满清的作战方略,在座诸人都是聚精会神。他所讲的核心就是通过夺取土地并扩大粮食生产,为将来南下入关做准备。

  以山东为例,截止到乾隆五十二年,整个山东的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万,人均耕地不到2.5亩,地力已经被开发到极限,湖北、河南乃至直隶山西都是如此。

  而且由于近些年大量的水旱灾害,导致整个北方的民生极为拮据。连年的灾害,土地被不断集中到地主和权贵手中,日甚一日。事实上山东也好,直隶河南也好,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已经被地主瓜分,很多自耕农都变成了佃户或是破产农民。所谓“占田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田可耕者十之三四。”

  这时期比较有名的大地主,比如京郊怀柔的郝氏,有上等良田万顷;宛平的查氏、盛氏,也都是赫赫有名的财主。

  军机大臣和珅,有田八千顷,他的家奴刘全、马八十三等人占田都在六百多顷;曾任广东巡抚的百龄到任不足一年,居然占了五千顷的田。

  而山西平阳府一位姓亢的盐商,家产数千万,田亩几万顷,光是大大小小的粮仓,就多至一千多座。连乾隆都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盐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在这样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之所以没有爆发农民起义,一是因为清廷不断的赈灾救济,让这些人吃不饱也饿不死,似乎总有一线希望;就跟拉磨驴子前面吊着胡萝卜一样,看得见吃不着。二就是满清官府对于地方民变极为重视,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派兵扑灭;愚民政策外加人头滚滚,谁还敢造反?

  就在这样一个大破产时代,无数人只得卖身投靠权贵地主为奴为婢。一个道台上任,光是随行家奴就有数百人之多;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北海镇现在是老百姓眼里的反贼,想要跟清廷抢人口,让老百姓漂洋过海去外东北,但凡觉得能活的下去都不愿意跟随。再有就是中国人固有的“人离乡贱”的观念,就算是守着茅屋啃草根,只要“胡萝卜”的幻影仍未破灭,就不愿坐船出海。

  北海军若是南下入关,手里不掌握田地,不掌握大量粮食,面对地主乡绅阶层在武力上的反扑、经济上的巧取豪夺,留着一帮封建权贵跟自己逗闷子吗?

  那些被剥夺了大量剩余土地、劳力乃至话语权,甚至想着反攻倒算的地主士绅阶层,指望他们能配合北海镇完成工业化国家的进程,这不是开玩笑么!

  说一千道一万,机关枪大炮再厉害,老百姓不能吃饱穿暖全白搭!

  当赵新讲完了这些,在座的众人都是恍然大悟,只听他继续说道:“现在除了嫩江水系,其他四条水系里,乌苏里江河道已经被我们完全控制,其他三条我们只是部分控制。而伯力、三姓城一旦站住脚,再加上宁古塔和黑龙江城,牡丹江、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河道就能基本掌控。这样一来,北海镇军政系统就能在整个外东北调动自如。所以,我的态度是墨尔根城和呼兰河城不打,加强黑龙江城的防御体系,眼下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沙俄!”

  范统问道:“那我们下一步怎么打?”

  赵新的回答掷地有声:“顺流而上,收复所有的失地,在今年入冬以前,夺取伊尔库茨克!”

  与此同时,雅克萨城的工地上。

  那些被女皇一道命令迁移至此的农奴们刚下船就被带到工地上干活,砍伐树木、挖掘土石。不远处,几座砖窑昼夜不停的冒着黑烟,被烧好的砖很快就运到工地上,变成建筑物的一部分。

  这里所修建的是一座大型四角星形棱堡。沙俄入侵后,大批停留在尼布楚和赤塔,光是大大小小的粮仓,就多至一千多座。连乾隆都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盐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