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两边一起忽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气的心里不禁大骂。

  这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对几个衙役道:“李爷、张爷,我们老爷在庄子上已经备下酒席,诸位一会去喝两盅,实在辛苦大家了。”

  “好好好!”几个衙役嘿嘿的笑着,口中道:“徐老爷放心,正午前这些人都能上船。”

  徐大用眼下已经顾不上什么防疫了,他完全没预料到二月份以后涌来的流民比去年多了一倍不止。到了三月,从徐州那边传来消息,流民们现在都在疯传,只要投奔射阳湖的徐庄就能有活路。

  古时社会的信息流通较为缓慢,一个农民一生的生活圈子也就是局限在村镇和州县。一旦遇到灾荒,人们大多就地缘之便,首先考虑距离最近的求食之所。

  比如河南本省的灾民,在省内的流迁方向首先是由黄河以北渡至黄河以南,由豫西、豫北流迁至豫东豫南。等这些人到了偃师、巩县、登封后,一部分人就向湖北的陨阳、襄阳一带而去;另一部分人就继续向东而行,很多流民都是到了徐州城外才知道射阳湖那里有活路。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正是由于乾隆五十年的这次大灾,百万黄河两岸的流民向南进入湖北,然后进入了川楚陕三省边境的原始森林地区,再加上此地原有的数十万川楚流民,最终酝酿了白莲教派的传播土壤,导致了嘉庆初年的白莲教大暴动。

  徐大用当时一接到消息便感觉不妙,这么多人赶过来,要不能及时运走,一定会出大事。他连忙让王长生去了上海县联系漕帮,紧急租借了十条沙船,加上已有的十条,不分白天黑夜的开始往济州岛送人。

  他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为了让这些流民乖乖听话上船,又请了巡检司的衙役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这两年多来,从巡检司到阜宁县,再到淮安知府衙门,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已经全部被徐大用和王长生买通,连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闵鄂元的几个师爷那里也送了五千两银子,这才把事情压住,一直没人追查。

  徐大用回到庄子上自家院内,用毛巾擦了把脸,这才坐下来吃午饭。刚吃了两口,一个手下过来低声道:“徐哥,已经跟老家联系上了,他们三天后就到。”

  徐大用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继续低头吃饭。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刚来时那个谨小慎微的小地主了,眼下在整个阜宁县,徐老爷已经成了本县第一大户。

  为了维持大户的排场,经鲁寿山同意,庄子里除了原先北海镇派来的帮手,又雇了一些佣人,徐大用甚至还讨了一房小妾作为掩饰。而阜宁县内的地主们听说徐大用还没娶正妻,托人上门说媒的都快踏破了门槛。

  吃完了饭,徐大用点了根烟正悠然自得,一个佣人进来躬身道:“老爷,门外来了一对父女,说是要求见王老爷。”说罢便递上了一张红色的拜帖。

  徐大用接过拜帖,只见上面就写着黑色的三个大字--“王锡琛”,于是诧异的问道:“王老爷?哪个王老爷?”

  (清朝的拜帖只要是生员以上,就可以使用红色拜帖。到后来连普通的读书人也都普遍使用起红色的名帖。名帖上书写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