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风雪上无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碑体的七言古诗引起了他的注意。

  “清风秋月逼人清,芒鞋策杖到化城。古柏插天双影直,空堂照佛一灯明。但拈佛句翻公案,旋煮新泉浣俗情。久拟偷闲今日遂,禅床倚枕任鸡鸣。”

  “这是法师自己做的诗?”

  “贫僧多年前的拙作,献丑了。”

  中年人拈须赞道:“今日偶遇法师,才知无涯寺有真修行!”

  澄澈淡淡道:“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而已。”

  中年人听了眉梢一跳,心说这老和尚好厉害,随即淡淡一笑。

  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澄澈刚才的话出自《菜根谭》,他只说了前半段,后面则是“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那意思就是沉沦于世间功名的人,即便谈禅论道,也不过是假清高,浪费精力罢了。

  澄澈看中年人丝毫不脑,随即举杯请茶。之后他看着对面的中年人,开口道:“中堂大人不顾风雪难行,专程跋涉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中年人见澄澈一语道破,随即正色道:“本官久闻法师德行高深,特意来此,请法师往双城子一行,劝说朝廷逆匪,平息干戈。”

  澄澈微微一笑道:“贫僧正有此意。”

  这位中年人,正是乾隆任命的钦差经略吉林、黑龙江两地,肩负剿灭赵新一伙重任的经略大臣,庆桂。

  自从今年八月份庆桂到任后,他一边命人整修宁古塔和珲春的城防,同时趁着赏乌林会宣谕外东北各部,严禁与赵逆通商互式。

  接着,他又从布特哈八旗再次招募了五百索伦兵。此时他手下的索伦兵已经增加到了三千五百人。而这已经是打牲乌拉衙门眼下能征召来的最大兵力了。

  根据之前对赎回的八旗将官和甲兵的询问笔录,庆桂终于明白北海镇火枪打的比鸟枪还远,而且威力更大。除此之外,那种砰砰响的连发小炮最为犀利,无论披甲与否,只要挨上,不死也得残!

  还玩弓箭长刀?还没看见人影儿呢,对面一枪就给你崩了!

  面对强悍的北海镇,庆桂深知再让索伦兵像以前一样不习枪炮恐怕是不行了。于是他在九月中旬便给乾隆递了奏折,请求编练索伦火器营,他提出“悍勇加之枪炮犀利,若为奇兵,定能克敌制胜。”

  乾隆犹豫了许久,到了十月,终于同意了庆桂的请求,将三千五百索伦兵编为七个火器营,并将配装燧发火枪。

  历史上,清廷为了防止索伦部的战斗力迅速堕落,不准索伦兵与其他部队同处共居,以免沾染懒惰恶习。为了防止索伦人从事农业生产而降低战斗力,清廷始终按人丁征收貂狐皮税;不过一应兵丁被征调后,就会免除进贡貂皮的人头税。

  (不过最奇葩的还得属乾隆,为了保持索伦兵强悍的战斗意志,他禁止索伦兵使用鸟枪,只能披甲肉搏。)

  虽说是批准了,可乾隆内心还是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军略比武器更加重要,再加上忠于王事的将官和兵勇,才能无往不克。

  所以索伦火器营的除每个鸟枪手除燧发枪外,另配腰刀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