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朝来客(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摸不着头脑。

  第一就是港口雷神号,他们三个花了半天时间,又去港口上看了一次。这次他们从平太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那就是这艘蓝白两色的雷神号是用钢铁做的。李尚义和李斗焕惊得下巴都要掉在地上,而孔孝源则是完全不信。

  钢铁做船?蒙三岁小孩子呢!除非让我亲手摸一下!

  平太欣然同意,带着三人就上了栈桥,上了舷梯。结果三个朝鲜国人走到三分之二的高度,说什么也不敢上去了,实在太高了!不过下了舷梯之后,孔孝源再也不说怀疑的话了,因为那舷梯栏杆和船身他都摸过了,的确是铁的。

  第二是在居民区路边随处可见的高音大喇叭。孔孝源三人在第一次听到高音大喇叭里有人说话时,几乎吓了个半死。三人和自己的跟班站在木杆子底下听了半天,试图搞清楚人是如何藏在喇叭里的。孔孝源的跟班则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会一直守着,直到喇叭里的人钻出来。这一番举动搞的平太和手下办事员苦笑不得,虽说他俩也不懂里面的道理,可赵新拿出来的新鲜玩意实在见的太多了,大家现在顶多“哇”一声。等知道跟自己无关后,该干嘛还干嘛去。

  第三就是设在居民区里的商店。李斗焕原以为平太说北海镇商品种类多是吹牛,结果进去一看,琳琅满目的商品晃瞎了他的眼。二李作为商人,是这个也中意,那个也想买。可惜此行估计不足,没带多少银子。于是转了好半天,最后就三人一人买了几块小镜子,几大包火柴和十条卷烟。

  孔孝源在商店里发现了北海镇在卖汉服女装,几乎每个进店的女人都会过来看看,然后叹息一声依依不舍的离开。作为一个朝鲜国高等学府的士子,孔孝源因为男女大防的关系,也不好过去问。最后李尚义看出来了,跟店老板一问,才知道每套汉服女装居然要五枚北海镇的银元。

  通过买东西兑换银两,三人也见识了北海镇的银元。二李商人对其925的含银量和价值都表示了认可。儿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清和对岛国贸易的商人,李斗焕敏锐了察觉到了北海镇的银元和岛国的豆板银之间的似乎存在某种对应关系,隐隐感觉这里面应该有文章可做。

  要说最让三人感到惊世骇俗的,就是北海镇的医院了。临出发的前一天,三人看到镇中心广场上竖着的那个红十字时,还以为这是西洋红毛人的教堂,便说过去看看。

  李朝人知道天主教并不稀奇。早在1603年的时候,从明代北京城归来的使臣便带回了利玛窦的《天主实录》和两仪玄览图。不过那时李朝的士子们还把天主教当作是一门学问,而不是宗教。

  去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的时候,在北京接受了天主教洗礼的李承薰,回国创立了李朝的第一个教会,天主教从此在半岛扎根。此时因为教会的规模并不大,信众不多,朝野还都只是好奇。不过等到几年后教会开始宣扬“在神面前,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时候,“杯具”就该上场了。

  平等?你让士大夫阶层怎么办?

  当孔孝源三人走到医院门前时,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指着外墙上的红十字对平太问道:“赵先生,请问此处是天主堂吗?”

  平太摇头道:“北海镇没有天主堂,这是医院。”

  孔孝源奇道:“那为何要挂着西洋人天主教的标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