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接不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迟阳递来六环锡杖。

  陈亦迟迟不接。

  福缘一事,接下来,就得还回去,而世间机缘从来福祸相依,粗俗去讲:天上掉馅饼都要小心饼里有刺,此六环锡杖故是一桩不小机缘,那不弱于自己的阿修罗女子都如此上心,可自己接下后要还什么回去?

  陈亦心湖泛起二字:

  复武。

  陈亦苦笑低声道:“已忘前朝事。”

  宋迟阳听得清楚,仍不收回锡杖。

  陈亦拒道:“高僧许是在下先人不假,然我之修道,讲究佛道泾渭分明,难以兼得,在下更不通佛理,还请塔主另寻有缘人吧。”

  话音不大不小,在场众人恰好能听清楚。

  宋迟阳不依不挠道:“道友纵与此无缘,可他日寻父族承继。”

  见陈亦不答,宋迟阳得寸进尺道:“道友怎忍见先人衣钵旁落?”

  先人衣钵...陈亦自然明白宋迟阳口中的衣钵实为何。

  史载,

  庆元二年春三月,太祖围京,灵帝为群臣迫,罪诏天下,殿前饮鸩,灵帝崩,尔时太子亦践阼,大赦。翌日,右将军维降、太傅良降、尚书礼孔领李忠、公孙望崖、王化止等百官开城出降,太祖受禅......

  秦王陈知远举兵勤王,太祖拒之于京野,冬、命征西将军钱远、镇北将军晏明会、虞咏太守杨玄数道并攻,太祖战知远于野,初势弱,三军来援,秦军不敌,太祖破之。秦王领残兵百余骑陷阵,欲取帅旗。秦骑皆死,知远毙,武亡。

  昔年大武普天之土,自是宋迟阳口中的先人衣钵。

  庆元二年,那史书中的太子亦,自是从宗人府找出来的狸猫,而自己这个真太子,早被送去周依棠处。

  眼下齐已立国百年,陈亦委实没想到会有武朝遗老冒出来拉自己干名为复武,实为造反的勾当。

  已非武时人,陈亦不想淌这趟浑水,周依棠那句学得一剑去取了当今齐主的脑袋,不过是玩笑话,当不得真,单是齐廷钦天监就不知几位老不死,纵那六环锡杖有能让自己至天人境的机缘,那又如何?

  陈亦自知并非那为国陷阵而死的秦王,更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那根接不起的锡杖,一定不能接。

  陈亦道:“父族都是凡夫俗子,全无修道修佛根缘,我听闻佛家人落尽烦恼丝,断绝红尘,只讲‘缘’字,衣钵传给真正身负佛缘之人,或许才是高僧心中所念。”

  话语至此,在场众人都完全听明白陈亦的坚决,其中几人劝说塔主。

  “陈道友如此坚决,塔主不如还是另寻有缘人吧。”

  “陈道友话说得在理。”

  “塔主,我想陈道友并非不愿,实则不能,佛道双修终非易事。”

  宋迟阳脸上阴晴不定。

  陈亦牵住殷听雪的手,打算不用再给面子,直接转身离去。

  假若宋迟阳动手,此塔为其天地,暗藏符偶不知其数,真要生死相博,自己恐怕凶多吉少,但...一个前朝的阉人,难道敢杀前朝太子么?

  因此,陈亦笃定他只能拦阻,而不能下杀手,畏手畏脚下,自己不难脱身。

  只是自己藏锋百年的一剑要出在这里,陈亦心里惋惜。

  陈亦手起,随时拔出殷听雪背上山茶。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