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 戛然而止的南境之战(二合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九月二十二日,乾元驾临南禺城。

  乾元心里很清楚,南禺郡情况复杂,虽然表面上的反抗力量基本被平定,但是内里却一直在暗潮涌动,不知道有多少楚王嫡系蛰伏了起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亲自赶到南禺城坐镇,以定军心。

  随乾元一同抵达南禺城的还有一位陌生文士,面容镌刻,长须,既是文官,身上又带着一丝修士的飘逸出尘气质。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萧何。

  作为大汉开国功臣,第一任宰相,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最是契合禹余天的大环境,难怪能被乾元召唤过来。

  乾元动用这次甲档文官召唤,就是要召唤一位重量级文官,替他坐镇南禺城,镇守南禺郡。

  既然拿下了南禺郡,乾元就没想过要把它交给朝廷,至于将来以何种名义经营南禺郡,那还需要他跟新帝博弈一番。

  乾元不急。

  虽然南禺城是南境中枢之地,但乾元并未有将秦王府搬迁到此的打算。

  一则秦王府以及六司衙门刚在招摇城落定,不宜频繁转移,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动摇民心,殊为不智。

  二则招摇城是乾元的“龙兴之地”,不管招摇城以前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该是封地中枢的不二选择。

  乾元不想让南禺郡世家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抵达南禺城之后,乾元忙着接见世家代表,反而将南禺郡政务交给萧何料理,将军务暂时交给薛仁贵打理。

  西南兵团第一师团,也将肩负起镇守南禺郡的重担。

  …………

  就在乾元在南禺城忙碌时,楚王乾恪也没闲着。

  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镇守昆吾城,余下的部队全数被楚王派往前线,跟昆吾军汇合,一同抵御朝廷大军。

  昆仑派也派出弟子协助,以示两家之合作诚意。

  有了第四军团第一、第二师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快要扛不住的昆吾军,又奇迹般地坚守下来。

  反而是原本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突然变得顾忌起来。

  南境大战风云变幻,原本形势对朝廷大好,却不想,一转眼却变成这幅局面,让城卫军跟第三军团都变得很被动。

  尤其是城卫军。

  当初,城卫军统领公孙龙选择投效新帝乾慎,并不是对新帝有多忠诚,那不过是判断形势之后的一次正常站队。

  公孙龙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卫军。

  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孙龙对城卫军的掌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让新帝根本插不进手来。

  新朝刚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卫军的时候,自然不好对公孙龙发作,君臣之间委实已经在暗中博弈、较量过。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龙又岂会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把城卫军卷入一场注定要死伤惨重的大战中去?

  在第四军团北上的第一时间,城卫军就停下了进击的步伐,给朝廷的说法是,大军劳顿,需要临时休整。

  把在神都的新帝气得七窍生烟,偏又奈何不得。

  第三军团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战天对此战的看法倒是跟公孙龙出奇的一致,同样不愿把生力军卷入到一场残酷的内战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还能有什么作为?

  就算他有千般不愿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铁青着脸,下令城卫军跟第三军团撤离,虎头蛇尾地结束这一次大战。

  此战过后,新帝在朝廷的威信受损已是不可避免了。

  唯一安慰的,估计就是西南兵团趁势占领了南禺郡,没有让楚王势力进一步做大。

  如果,这也算安慰的话。

  …………

  到了九月底,南境各处硝烟基本消散。

  参与其中的各路大军,投降的投降,撤退的撤退,整编的整编,休整的休整,都在默默舔舐伤口。

  战争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一场南境之战,将帝国七股势力中的五股卷入其中,不可谓不浩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