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二六二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西北的烽火五月就燃起来了,等战报传到京师,已是入冬时节,军报送得太慢,上至兵部都督府,下至各驿站驿丞,都该被问罪的,何况当今圣上还是将帅出身,军纪法纪看得极重。朝野上下一时间风声鹤唳,众臣战战兢兢,等着血雨腥风的到来。哪知隔一日,早朝将毕,朱昱深提及西北的战况,只嘱咐了兵部户部筹备军资,一概未提问罪的事。

  众臣大惑不解,道是圣心难测,只有内阁的人知道,西北的军报夏末就递上御案了,被朱昱深生生压了小半年,直到十月,才放出消息。

  十一月,西北军在鸭子坡歼灭赤力逃兵,大获全胜,捷报传来时,赤力大军已后撤三十里,这一年的战事总算告一段落。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入十二月,又有北方探子来报,说赤力三皇子达木尔在西北吃了败仗后,带上亲使,穿过苦寒的塔格草原,与东边的北凉国密谋,决定整合两**队,待明年春暖,一起进犯大随。

  这一消息传来,满朝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赤力与北凉一齐犯境,朝廷必须征派将帅,于西北与北平共同御敌,可自景元朝以来,朝廷缺将少帅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以至于晋安帝、永济帝继位后,都不得不屡屡亲征。

  就眼下情况而言,饶是朱昱深愿赴北平御敌,可西北的将军该派谁去呢?难道就靠征西大将军左谦?不是朝廷对他不放心,只是他的交战经验,领兵才能,较之昔日坐镇西北的晋安皇帝远远不足。

  兵部尚书陈谨升还没到不惑之年,满头青丝已愁白了千百,去问朱昱深的意思,这位九五之尊竟一点不急,说:“朕要等个消息,消息到了,再定派哪个将军去西北。”

  陈谨升一时狐疑,不知朱昱深要等的消息是什么,原想找常跟在陛下身边的阙无打听打听,尔后才想起来,阙无离京了,去向不知,听说正月间回来。

  正月,陈谨升想,那很快了。

  赤力与北凉合盟这桩天大的要事被永济陛下轻拿轻放,朝野内外也顺势安心了不少,自永济朝开朝,一直繁碌的,奔忙的朝臣在年关来临时,竟然第一回能过一个好年。十二月末,小年的前一日,朱昱深还亲自提醒示下,自明日起,满朝文武就该停朝了。

  小年当日清早,一场雪止。

  内阁赶早议事,想把开年后的事务列个轻重缓急,刚论到一半,便有内侍来请:“柳大人,陛下传您去谨身殿一趟,说想就开春后,西北与北平派兵的事宜与您交代一声。”

  要交代派兵的事,不传兵部,不传都督府,不传户部,偏传了个内阁首辅。

  舒闻岚耳清目明,笑道:“行了,咱们这儿也不必议了,看样子,陛下八成又要亲征,循例将开春后的朝野大事与柳大人交代一声,留他在京师总理朝政。”

  沈奚点头:“散了罢。”

  内阁一行大臣相互行完礼,各自回府团圆。

  沈奚唤住苏晋:“我府上的马车就等在正午门外,你是这会儿就随我回沈府还是——”

  苏晋道:“都察院还有些事。”

  自初秋起,都察院开始彻查天下屯田大案,这些月下来,各地御史发来的信函如雪片似的,沈奚也知道苏晋百事缠身,“嗯”了一声,嘱了句:“照如今的进度,明年入夏前便可审罢结案,你不必急。”

  两人一起步出了言鼎堂,就见御史宋珏与李茕迎上来,行了个礼:“沈大人,苏大人。”又问,“柳大人呢?”

  “去谨身殿面见陛下了。”苏晋道,料到他二人的来意,补了句,“他与我说了,待将内阁的要务处理罢,晚上会来都察院。”

  屯田案进展得顺利,都察院中人人欣慰,加之苏晋回朝后,众御史一直忙碌,尚未来得及为她接风洗尘,便赶在这个小年,说要一齐吃顿团圆宴。由宋珏与顾云简张罗,非但邀来了左都御史苏晋,连已致仕的赵衍,已迁去刑部的钱月牵亦请来了,独余一个前任左都御史柳朝明,众人知他喜冷清,不爱热闹,上回言脩鼓足了胆去请,候了半晌,候来一句“再说罢”。

  宋珏与李茕自苏晋这里得了准信儿,一时大喜过望:“多谢苏大人,那下官们先去安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