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干娘,咱当好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耳目宽则天地窄,

  争执少则日月长。

  西门庆出了疏云阁,径直去永康巷。

  他要去看望王干娘。

  全阳谷县的人,大都将王婆唤作王干娘,却是一种惯常称呼而已。

  只有西门庆,小时候才是真正拜了王婆做干娘的,是经王婆认证过的唯一干儿子。

  据小铃铛所说,王干娘最是喜欢西门庆,时常来家里看望自己。

  每次上门不是提一颗凉瓜、就是买几样零嘴儿。

  从来不空手。

  实在是手头拮据的时候,王干娘就揣一把自家茶寮里,用来泡茶卖的干枣。

  也是要来看望西门庆一回的。

  这让西门庆有点小感动。

  尤其是那二斤猪头肉,成了自己初来乍到的第一顿饭里面的唯一荤腥。

  咱是一个好人,好人就要懂得感恩。

  好吧,其实西门庆还需要顺带去给王干娘说一声。

  以后她的茶寮,就是自己卖诗词…不是,是收取润笔之资的固定据点。

  ~~~~

  永康巷并不宽敞。

  比起疏云阁所在的学士巷差远了。

  房破屋旧人流稀疏,完全是一副颓败景象。

  原本东城墙与三街之间的空地上,是阳谷县的东市,天天热闹非凡。

  那永康巷也沾了光。

  每日各种小摊贩摆卖扫帚掸子、草席柳筐、锄头钯犁,那是人流如织挥汗成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王婆的茶寮卖的大碗茶、酸梅汤。

  经济实惠,正好适合这些穷苦人解渴充饥,好吃不贵惠而不费。

  奈何,如今东市搬迁到城墙外边去了。永康巷的人气顿时一落千丈,王婆的日子也愈发艰难起来。

  为了贴补家用,王婆的独子王大,随同一个行商,去了淮上,替行商打杂,一去经年,生死不知。

  只留下寡居的王婆,守着个冷清清的茶寮艰难度日。

  也是凄苦。

  ~~~~

  西门庆路过米粮铺子时,折身入内买了一斗精米。

  又称了一斤盐巴。

  再买多了也提不动。

  付过银子,店家找回铜钱若干,西门庆这才提着粮袋,奔王干娘的永康巷而去。

  来至王干娘的茶寮。

  只见店面古老,陈设简陋,只有数张大桌、一些高凳而已,擦拭的倒也里外洁净。

  茶寮中只有两位茶客在喝茶,其中一位是苦哈哈。

  还有一位清晨便穿着对襟马褂,露出刺满青龙白虎的一双胳膊来!

  “也不怕冻出风湿病!绣条蚯蚓一只猫,是吓唬人还是给自己壮胆呢?”

  西门庆在心中嘀咕一声,提着袋子进了店铺吆喝道,“干娘,干娘,我来了!”

  “诶,诶。谁呀……咦?”

  王婆低头从一旁灶房里拐出来,一边在围裙上擦拭双手,一边抬头。

  发现来者是西门庆,不由又惊又喜:“哎呦喂,老身说怎地一早喜鹊儿叫个不休,心想会有甚好事儿,莫不是税吏不来收取下月的税赋铜子儿?却不料是天大的喜事,哈哈,竟然是庆哥儿来了!”

  说着,也顾不得擦拭手了。

  几步跨到西门庆跟前道:“庆哥儿提溜的甚物什儿?快快放下,那鹿三儿也不帮着提,好不晓事!压坏了我的庆哥儿怎生是好,看明日里老娘不扒了他的皮!”

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