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借势而为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道平仔细地盯着画,又静静的听着女儿的赞美词,神态端庄地说:

  "看到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李一峰飘逸的灵气,空旷中有散漫随意和自由,他是个不受束缚的人。这么小小的年纪,已经显露出一种狂妄和骄气。你们看,他把那家乡的路,似乎与村口那川流不息的曹娥江连接在一起,这等气势,何等豪迈,霸道,甚至狂妄?这么小又有象笑梅说的绝对的聪明,恐怕不是好事!但不知他的父亲是否发觉,加以培养,引导?把他的智慧用于正道,那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

  路远不服,就说:

  "爹,聪明怎么会反被聪明误呢?你不是说我不够聪明吗?"

  道平对着路远,也是对着路遥等说:

  "聪明过头,往往不好。要循规导矩,才是正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些话你们现在还不懂。一峰这人,还要看他今后造化。"

  路远一边听,一边点头,却是绝对的似懂非懂。

  这时老大不偷说:

  "大伯伯,小峰爹爹是个乡干部,您和他也很熟了。小峰上面四个哥哥都已大了,三个已成家,老四也只比我小一岁,已经顶替他爹的职,铁饭碗了。现在小峰爹五十七八,内退的,他当然知道,所以一门心思全赴以力在培植小峰。小峰成绩这么好,算命的早说,他是大富大贵当大官的命。"

  道平说:"这样最好不过了。"

  正在这时,院子外那个邮递员又在大声叫嚷。

  路远跑出去,拿了封电报回来,李道平一看,是江西波阳来的,上面只两个字:速来。

  翠花等不解其意。

  道平说:"肯定是那徐志江徐兄弟有急事,哎!电话真的要接了,看徐兄弟办公室桌子上,红的黑的有两台呢!"

  李道平心里清楚,这电报肯定是刘忆青打来的。

  在连夜赶往?徳镇的火车上,李道平回忆着这一年多来,与刘忆青的往事。

  刘忆青那晚和李道平一夜风流过后,第二天去上夜班,在原来那大红色的外衣袋里,摸出一刀斩新的钞票,整整三十张十元大钞。

  心中对这个李大哥更加敬重,感激万分同时,又很是失落。

  那段时间,同单位有个姓王的,叫王德贵,正拼命地在追求她。

  刘忆青把他和李大哥两下一比较,觉得这王德贵除了年轻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这对身上揣着三百元巨款的刘忆青来讲,哪里还会把他放在眼里?就整天冷嘲热讽的,对他没有好脸色。

  那王德贵表面上仍旧一副低三下四奴才样,内心里暗暗不服,你这小妮子又有什么了不起?

  刘忆青见自己两个月后仍不来月经,知道一定是怀上了,一陈惊慌过后,马上冷静下来。

  两个问题,1,要不要告诉李道平?

  2,肚子里的怎么办?

  经过反复思虑,心中已有计较。

  当即一封电报给李道平……

  李道平第二天就赶到,另外找一家旅社住下,偷偷约出小刘。

  一番云雨过后,刘忆青把怀孕一事和心中方案告诉李大哥。

  李道平沉默良久,认为妥当。说只是苦了青妹。当刘忆青说,与其和玊徳贵生小孩,情愿把与大哥的骨肉生下来。

  李道平十分感动,嘱咐小刘千万小心,临走时又给了她一千元钞票……

  就这样,刘忆青匆匆与王德贵结了婚。

  于第二年八月生下一子,不管王德贵同意不同意,坚持把儿子取名路达,叫王路达。

  王德贵不是傻瓜。自己80年春节前,与刘忆青结的婚,不可能这么快会生下来。

  马上察觉到不对,但这种事情又不能张扬,只能暗底下和刘忆青大吵大闹。

  刘忆青本来就看不起王德贵,见目的达到,就在路达周岁前,两个离了婚。

  离了婚后,王德贵在外面把刘忆青讲得一钿不值。

  小刘越来越觉得待在单位没有意思。

  在那一次刘忆青帮李道平,寻找到了老同学徐志江后,李道平鼓励小刘,让她自己在波阳开一家义乌的小商品店,所有货源由李道平提供。

  刘忆青大胆行动,在波阳县城汽车站附近,开起了小商品店,生意不久就开始兴隆。

  小刘为人精明老练,做生意如鱼得水,并且与李道平经济账目往来清清楚楚,从不拖欠……

  这次李道平一下火车,就直接从景德镇包了一辆车到波阳。

  只几年功夫,景德镇的火车站一带,也象义乌一样,多了许多搞营运的私人车。

  社会的变化,正象细雨润无声的,把春天的农作物,一天一个样的改变着。

  道平到小刘店铺后,一岁多的小路达正由他外婆抱着。

  在这一条街上,路达是李道平的儿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