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扬帆起航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哪里是后辈弟子该有的样子?!

  之所以一行人没从南海出发,而是绕道东海,再兜到南海深处却是杨业特意安排的。

  隐匿行迹当然是最主要的目的,毕竟南海那边三仙山也是经营多年。

  第二个目的却是故意把航线拉长,这样也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适应适应大海,以便于以做好的状态面临可能要发生的战斗。

  这两艘剑舟从旭日东升直行到金乌西沉,而此时原本一直在蒲团上打坐的白玉蝉却是忽然睁开了眼。

  他一睁开眼,在旁打坐的杨业却是立有所感,马上看向了白玉蝉。

  那白玉蝉也没说话,只是对着杨业点了点头。

  杨业却是明白三仙山终于要到了。

  三仙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汤问篇中: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文中的方壶山就是方丈山)

  《山海经》、《史记》、《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这诗中的第一句瀛洲指的就是三仙山的瀛洲山。

  谢谢老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