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放的任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西瓦王国与迪瓦茨王国,像分界线一样,把大陆中部与西部分开,当然两者之间还有不少附属的公国。西瓦王国在北部山脉,更北方是极地冰原。迪瓦茨王国,则靠近南部海洋,王都圈的南部,就是大陆有名的海滨商业城市波马港。

  由于大陆中部的航空业务基本被西瓦王国垄断,作为体量差不多的王国,迪瓦茨自然不能让老对手把持国内的商道,除了发展自家的浮空艇外,更多的是走海运。

  波马港就是王都圈的出海口。战争时期,由于诺顿共和国与神圣帝国在陆路要道的持续交火,制空权又比不上得到西瓦支持的诺顿,这个港口现在就是神圣帝国对西瓦支援的最大出入口。

  既是军事援助的入口,也是战事不利时逃跑的出口。

  波马港有别于迪瓦茨里的其他城市,它更像一座地球的现代都市,没有建筑城墙。这座城市的一面,是港口十二座巨型炮台,另一面被王都圈保护。作为海滨城市,不筑城墙更有利于货物的运输,商业的繁荣。

  躲在堑壕里的李放,面对这座几乎不设防的城市,却眉头紧锁。他的身旁,立着一块简陋的黑板,黑板上画着波马港的防线。

  “波马港靠近内陆的部分已经被人为完全摧毁,这些建筑废墟阻挡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大量的超凡生物充斥其间,打巷战我们耗不过。”

  在黑板上比划着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参谋李·欧文,他穿着破烂的军装,黝黑的脸庞上挂着明亮的眼珠,像个小乞丐一样。事实上在参加迪瓦茨解放军之前,他就是个路边的小乞丐,现在是李放的副手兼参谋部长。

  “不仅是巷战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堑壕已经挖到了城外,但天上有着敌人银鹰监视辅助瞄准,海边的炮台与海上的战舰对我们堑壕里的战士依然有着极大的威胁。”

  波马港作为联通迪瓦茨王国与神圣帝国的枢纽,对王都圈内的情报比诺顿军方更清晰。在迪瓦茨解放军势成之前,他们就已经自己拆了半座城市,全力扼守海边的军事设备。

  神圣帝国的铁甲舰队,已经逼近地球一战的水平,加上海岸的炮台,堪比第五军全盛时期的火力。战争打到现在,敌人同样在学习。陈凯的指定区域覆盖式炮击,反过来成为了李放的噩梦,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后。

  此时大陆各国的火枪兵还保持着排队枪毙的浪漫,这是时代与军队体制决定的。尤其是现在蒸汽大炮射程有限,炮兵技术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陈凯能够在进攻中通过精确计算,使用覆盖式炮击,打得迪瓦茨的机械部队屁滚泪流,帝国虽然没有他这样的人才,但防守时直接标记区域进行覆盖式炮击还是可以的。

  火力足够的炮击下,密集阵型就是送死,步兵基本不可能冲过炮火的封锁区,李放逼于无奈,用出了堑壕战。他很清楚,堑壕战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战术,一旦被敌人学去,战争的惨烈程度会急剧上升。

  这是殖民时期战争向工业战争发展的标志。

  地球一战爆发不久后,从机动战转入阵地战,西线形成了400多英里长的筑垒堑壕系统。整个战争期间,每一次交战都是一场可怕的屠杀和巨大的消耗。

  绝大部分时间,对峙中的交战双方数百万士兵,蜷缩在堑壕的泥浆之中,老鼠、跳蚤、虱子似乎无处不在,弹丸密集飞舞,一个个生命瞬间血肉横飞。

  具体可以参考一位亲历索姆河战役,斯图亚特·克劳特士兵的回忆:

  “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战斗中阵亡士兵的尸体用炮架运回来,但尸体越来越多,根本运不过来。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不仅有我们的,还有德国人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气毒死的士兵的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与海蓝色差不多。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有坐着的,跪着的,绝大多数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大量尸体被遗弃在堑壕里,乌鸦啄食尸体的眼睛,老鼠爬到尸体上面。这些老鼠个头很大,胆子也大得要命,它们对尸体并不陌生,肆意侮辱践踏。在我们经常作战的阵地,尸体成为堑壕的一部分。”

  一开始堑壕的挖掘非常顺利,漫天的炮火无法阻挡迪瓦茨解放军的前进,但帝国的军官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想出了应对办法。

  首先,堑壕不可能挖得太深太宽,一方面敌人不会给你这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太大的堑壕面对炮击从概率上来说和地面没什么区别。这意味着庞大蒸汽巨人无法投入到堑壕战中。

  第二,由于空间局限,堑壕战是小队战斗模式,不是排队枪毙。失去了密集型的火力交叉与蒸汽巨人的保护,本身面对超凡生物就处于劣势军队,很容易被大量的超凡生物屠杀。

&兵的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