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一章 暴乱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曹玉簪的催促下,孟氏和西门氏核心人物纷纷离京,赶往藩属之地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而曹玉簪的催促办法就是表扬唐氏,盯着孟氏,骂西门氏。

  人有脸树有皮,天天在朝堂上挨骂,即便是老弹簧西门真森也扛不住。

  不久后淮南道传来消息,西门氏就好像是在报复谁似的,真的同时展开土地和商业税改。这或许正是曹玉簪希望看到的,可却引发了超大规模的暴动。

  十五万虎贲军抽调一半去镇压叛乱,此时淮南道已打成一锅粥。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穷苦百姓支持税改,这让西门氏有底气打赢这一仗。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西门氏在淮南道的威望。

  地方士族一边打,一边偷渡长江,形成衣冠南渡的壮观景象。

  当然虎贲军不会饶了他们,沿江拦截,偷渡者绝大部分都被拿下,少部分冲破防线,向江南而去。

  当他们跨越江中心时,见梁朝舰船不再追赶,他们手舞足蹈弹冠相庆,劫后余生的高呼:离开该死的梁朝,去“自由、公平、伟大”的南晋。

  他们带着大量钱财南渡,这对南晋是一件好事。可悲哀的是,那帮人还没等到南晋土地上,就被南晋东路军以“流窜水匪”为名剿灭。他们的钱财被东路军收去,而他们的尸体被送到金陵城,向皇帝司马衷邀功。

  士族一看南渡的路被堵死,纷纷向北逃,离开西门氏管辖的淮南道,赶往山东道、河南道等地。

  由于大规模流民出现,引发各地士族警惕,他们认为这次商业税改会与土地税改一样蔓延全国。结果还没等曹玉簪对中原五道税改,中原五道已开始出现暴动。而且他们发展势头劲猛,等朝廷接到消息时,有的地方武装已经高达千人。

  玄甲军立刻做出反应,冲杀而去,刀砍斧剁。用曹玉簪的话说:不给聚众者任何谈判条件,直接杀毙。

  “世间总是刁民多。”

  曹玉簪端坐大殿,铿锵道:“母仪天下,但不可能母仪刁民。张贴皇榜,布告天下。但凡参与聚众者,剥夺他们的土地。而且三代之内皆是刁民,不允许参加科举、不允许贷款、不允许担任公职,县里杂役也不行。从此他们和他们的子孙,没有击鼓伸冤的权力,剥夺报案权三代。”

  大家都说曹太后馊主意多,不过曹玉簪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从不把路封死。

  她还强调说,在八月十五之前,若能主动退出聚众队伍,就可以既往不咎;若能检举揭发,将获得奖金;若干掉聚众者首领,将获得高额奖金,并敕封勋爵,而且是世袭三代的勋爵。

  曹玉簪的办法果然奏效,不久后就瓦解了七八个地方武装,有人把聚众首领的头颅送到京城,邀功领赏。

  结果其中大部分被京兆府拿下,送往燕云边塞。说是勋爵,其实是去当奴役兵,连百夫长都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曹玉簪这样办事很不地道,要是被人知道,谁还会再相信朝廷呢?

  于是曹玉簪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安排一些人去当地表演,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举着“皇封勋爵”的标语,一路走,一路高呼“曹太后母仪天下,把百姓当家人看,最讲信誉,值得信赖,家人们跟我一起高呼九千岁!”

  百姓们也不知那骑大马戴红花的人是谁,只知道他干掉了聚众首领,把脑袋送去朝廷,就获得如此好的待遇。

  三世勋爵,从此吃喝不愁,去县里告状都不用给县太爷下跪,真个羡煞旁人。

  俺身边怎没个匪首,否则咱家拿起菜刀剁了他,也混个勋爵当当。

  光耀门楣,娶仨媳妇。

  ……

  大风呼啸,瓢泼大雨,好似天河奔流而下,浇到棚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雨势惊人,emsp; 曹玉簪这样办事很不地道,要是被人知道,谁还会再相信朝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