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军旅生涯从士兵做起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以这么说,你要是能通过考核,进得了天策府,也是造化!”

  “还有一处呢?”李崇光接着问道。

  李靖回头,好奇地看着李崇光,“怎么?韦生,这天策军都看不上吗?”

  “哈哈,不是,我就是想多了解了解,好做个比较嘛!”

  “哼,你这孩子,眼高手低,两大军团都没能直接看上,你干脆在我的府里,替我养老虎吧!”

  李靖说完,气得直接站了起来,大步离了去,李崇光吓得赶紧站了起来。

  夜幕降临,李崇光又来到李靖的书房,李靖正在掌灯读书。

  李崇光进来几步,不敢再向前,轻声地跪了下来。李靖继续翻着书页,故意装作没有看见。

  蜡烛已经快燃尽,李崇光观察到灯光晃动,立刻到桌上拿了新蜡烛,换掉之前的蜡烛,重新点上,自己又默默地退了回去,在原地又跪了下来。

  第二根蜡烛也快燃烧尽了,李崇光仍然不发一言,整个书房只剩下翻书页的声音,连门外风吹树枝的声儿都听得真真切切。

  李靖抬了一眼,用眼睛的余光看着李崇光,心里感慨,“你说你喜欢读兵书,能心记下文章吗?”

  “能!”李崇光不假思索就答了出来,也许一直等着李靖开口。

  “《孙子兵法》第九行军篇,说上游下雨,洪水突至,禁止徒涉,应该怎么办?”

  “应该等待水流稍微平稳之后。其原文是,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李靖看着兵书,听着李崇光讲述,心里默默赞许,“九地篇开篇讲的是什么?”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李崇光慢慢背诵出来,一字不差,那第二根蜡烛已经快燃烧完。

  李靖合上书,“你觉得你和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相比,你们有什么差别?”

  “赵括纸上谈兵,人尽皆知,而我李崇光,虽然也能背诵兵法,但是现在还没有因为我战败,弄得天下闻名。”李崇光说罢,又俯下身来。

  李靖听了李崇光这腹黑的话,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娃娃,小小年纪,哎,后生可畏啊!”

  李崇光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站起来,我不是你的爷爷父亲,你没有必要跪我!”李靖又恢复了严肃神情。

  李崇光慢慢站了起来,李靖注视着他,问道:“想好了吗?”

  “想好了!”李崇光坚定地答道。

  “你无论去哪儿,都是直接从八品的宣节副校尉,前途无量!”

  “晚生谢过老先生的提携之恩,但是崇光年轻,不能服众,只愿意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

  “士兵?”李靖惊讶,心里感叹这孩子纯真踏实。

  “那你想好了,去哪儿了吗?”李靖接着问道。

  “前往雍州府赵王那儿!”

  李崇光说罢,拱手向李靖施礼。

  此时蜡烛正要燃烧干净,清风吹进书房,带着烛影和人影一起摇曳。初唐的府兵制度:  1、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2、贞观时依隋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0至60不等,军号分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