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唐僧真经,我不取了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狄光磊只想说吴承恩牛逼,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看出阿三是什么脾性了。



……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发现了唐僧心绪的变化。



猪八戒和沙僧觉得唐僧是因为百姓受苦而心动。



孙悟空这个同样也“生有异心”的,却猜出了唐僧心中在想些什么。



孙悟空轻轻地拉了唐僧一下,道:“师父勿要烦恼,俺老孙翻江搅海,移星换斗,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都是拿手好戏。



念动真言,请得四海龙王,烧了文书,引动雷公电母,若是他们不敢下雨,老孙便去请真武大帝,他催动玄武印、皂雕旗,便是一场甘霖。”



这话的重点不在于祈雨,而在于“若是他们不敢下雨”。



龙王不敢下雨,有别的神仙可以下雨。



唐僧不想取经,同样也有别的和尚,成为新的取经人。



除非把如来推下佛祖之位,否则取经之事势在必行。



唐玄奘拒绝,还有千千万万个“唐僧”补位。



下一个取经人,还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如此一来,前面那九万多里路程中,受苦受难的百姓,灾劫都白受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在剑不够锋利的时候,隐忍是必须的。



更何况孙悟空刚刚和狄光磊论道过,明白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急于一时。



就算想要做出改变,也要等取完大乘佛法,辨明三藏真经的优劣之后。



孙悟空和唐僧十足十的默契,只轻轻一拉,唐僧便明白了孙悟空的意思。



一是明白此时该当隐忍,不能意气用事。



二是知晓孙悟空对此也非常不满,是站在他这边的。



三是“龙王不敢降雨真武大帝敢”,说明真武大帝有心改变天规,同样是他们这一边的。



唐僧原本是一个很纯粹的和尚,但经历的多了,也学会了以前很是鄙视的“心机”。



孙悟空同样变了,不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学了会隐忍,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计谋,学会了妥协。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僧和孙悟空学会了承担责任。



承担起“圣僧”、“大圣”应该承担的责任。



到了凤仙郡郡守的官邸,孙悟空四下看了看,并未发现什么豪奢之物,兵丁卫士也说这郡守颇为清廉,看来果真如此。



待到见了那郡守,发现他满脸皱纹,头发半黑半白,元气衰微,显然已积劳成疾。



孙悟空见此,不由得更怒。



若是昏君奸臣,坑了也就坑了,把一个清官坑成这个样子,着实有些过分。



寒暄几句,孙悟空飞身到了正堂房顶上,念动真言,请来东海龙王敖广。



过不多时,敖广到来,躬身施了一礼,笑道:“大圣唤小龙来,有何事吩咐?”



孙悟空道:“累你远来,也没别的事,只有一事询问,此地乃凤仙郡,连年干旱,百姓困苦不堪,你为何不来下雨?”



敖广道:“大圣,小龙虽为司雨之神,但无玉帝圣旨,如何敢私自行云布雨?”



“此地久旱民苦,你普降甘霖,功德无量,又有何过?”



“大圣开口,本不该推脱,但小龙来的急了,没有带行雨法器,也没带雨部天神。



不如大圣去玉帝那里,要一道降雨圣旨,小龙也好调拨雨部的神兵神将。”



孙悟空听出敖广话中推脱之意,道:“下不得雨,降下浓雾总该不难吧?”



不等敖广拒绝,孙悟空道:“我兄长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主水,与水有关的都能管,若有他人问起,便说是奉他旨意,玉帝想来不会怪罪。”



敖广见孙悟空把狄光磊都搬出来了,而且只是降雾不是降雨,也不再拒绝。



“大圣慈悲,小龙岂敢拒绝,只是真武天尊那边,还要劳烦大圣去说一声了。”



“你两个儿子都在他麾下,便是我不说,他还能不护着你?你这老龙,也忒小心。”



敖广笑了笑,并不答话,只是催动龙族的天赋神通,在凤仙郡降下一场浓雾。



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