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幌金绳,五火七禽扇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僧师徒过了平顶山莲花洞,到了乌鸡国。

  乌鸡国处设难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猁!

  文殊菩萨是精通“碰瓷”的高手。

  当年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文殊菩萨奉如来佛祖命令,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

  只不过文殊并非菩萨法驾降临,而是变做凡僧,向乌鸡国王化缘。

  化缘的过程中,文殊故意以言语挑衅,引得乌鸡国王愠怒,把祂用绳子捆了,扔到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

  狮猁把乌鸡国王浸入水中三年,算是了结这段因果。

  最关键的是,这三年乌鸡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狮猁又被骟过,不能人道,三宫六院也无一人受害。

  孙悟空便是想要找借口问责,也问不到任何一人。

  算来算去,唯一倒霉的,便是被水泡了三年的乌鸡国王。

  文殊菩萨带着狮猁走后,孙悟空状似无意的说道:“那乌鸡国王肉眼凡胎,认不得真佛,喝骂侮辱,不仅没了罗汉道果,还被浸在水中三年,倒霉啊倒霉。”

  唐僧听了只是默默诵经,没有说别的。

  乌鸡国王把文殊菩萨浸在水中三日三夜,便损伤了如此福缘。

  唐僧不仅以敌为友,误会孙悟空,还写了贬书,把孙悟空驱逐,不知要损伤多少。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唐僧就属于次次犯错,次次后悔,但下次还是会犯的典型。

  狄光磊当年“下次还敢”是在朝局中自保,唐僧就属于纯粹的肉眼凡胎,不辨敌友。

  很多时候,狄光磊甚至觉得,猴子应该带上金箍。

  否则指不定哪天忍不住,佛门就该换个取经人了。

  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日暖岭梅开晓色,风摇山竹动寒声。

  秋尽冬初时节,唐僧师徒到了一处险峰。

  这一路上已经见过不少妖魔,唐僧深知每处险峰必有危险,立刻说道:“悟空。”

  孙悟空走了过来,道:“师父有何吩咐?”

  “前面又有大山峻岭,须要仔细堤防,免得中了妖魔的算计。”

  “师父只管赶路便是,若有妖魔,徒儿自会处置。”

  唐僧心下稍安,却见前方山坳里升起一朵红云,直冒到九霄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

  这团火气不是别个,正是狄光磊的儿子,红孩儿。

  铁扇公主怀孕之时便以多种灵药滋补,红孩儿出生后更是吃了不知多少金丹仙果,早已成就仙道,得了长生。

  但有一桩不好。

  红孩儿先天跟脚太强,成长极为缓慢,至今仍旧是十二三岁孩童容貌,性格也和寻常孩童极为类似,顽皮得很。

  唐僧肉他自是一点都不在意,只是想和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好好耍耍。

  红云升起,孙悟空立刻把唐僧护住。

  红孩儿见孙悟空身上气势,心知只能智取,不可力敌。

  身子轻轻一晃,十二三岁的身子继续缩小,变为六七岁形貌,用绳索把自己吊在树上,高声呼救。

  “救命啊!救命啊!救命……”

  唐僧听到呼救声,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不是有什么人叫?”

  孙悟空不想生事,只当没听懂唐僧的话,玩起了谐音梗:“师父只管走路,莫想什么轿。

  这荒山野岭的,不管是人轿骡轿,明轿睡轿,一概都没有,就算有,也没有轿夫抬你。”

  “不是扛抬之轿,乃是叫唤之叫。”

  “我晓得,莫管闲事,且走路。”

  唐僧虽然想走,但红孩儿一声声的救命着实凄惨,心中颇为不忍。

  “徒弟,这个叫声,不像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声,无有回声。

  你听他叫一声,又叫一声,想必是个有难之人,我们应当去救他一救。”

  “师父,这去处凶多吉少,今日且把慈悲心收起,过了此山再发慈悲。

  蛇虫鼠蚁,花草树木,皆可成精,别的也就罢了,只是有一种蛇精,善能知人小名儿。

  隐藏于草丛里,或山坳中,叫人一声,人不答应还可,答应一声,他就把人元神摄去。

&“师父只管走路,莫想什么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