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欧初现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多年以后,无数文人政客将军们依然热衷于谈论第三纪元四七六年三月三日,带方城的突然陷落。

  带方城建立于第三纪元四零一年,城北是汹涌的北大河上,史前文明留下两条的宏伟大桥之一。雄伟的要塞扼守着大桥南口,帝国大道穿城而过,一路延伸至帝京。

  带方城是帝国最雄伟的要塞,近三十年来,蛮人通过大桥发起了十次五十万兵力以上的攻击。帝国北地王杨逸依靠要塞,每次都让强悍的蛮人军队铩羽而归。

  带方城是一座巨大的石头要塞,城墙高达二十米,上面布满女墙垛口,马面,角楼和炮台。间隔一百米向外延伸出一座三角型棱堡,加上两侧的外堡,整个要塞成半月型面向大桥宽大的南出口。通过外墙,里面还有一道更为宽广的内墙同样用巨石建造。内墙通过独特的分段式回笼,将整个内墙组成了一个又一个长条型城堡,七座城堡守护在外墙之后。

  从大桥南口下来,是一片平坦的土地,没有任何制高点能够让敌人使用,敌人需要夺取外围五个外堡和棱堡才能攻击外墙。哪怕成功夺取外墙,硕大的七个内墙堡垒将整个外墙环绕,防守者们任然可以轻易地将敌人阻挡在外。这座要塞拥有整整十万军人守卫,北地郡的统治者,北地王杨逸的居所就是城中最高的也是要塞最后的防御阵地,一座石制城堡。带方城内无数巨大的仓库里有足够的粮食和武器,北地王家族依靠曾经帝国防备荒原的卫戍兵团和中原大战后王公列候们签署的边境条约。不断的获得帝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资源和两万由来着何方势力的援兵来维持自己在整个北地郡的统治。

  三十年来,接过父亲权位的杨逸和蛮王蒙天在大桥两头对峙。整座要塞是蛮人目光中最刺眼的所在。

  五年前,中原大战。在冶城下头破血流的北山郡林家在家主林森带领下投靠了杨逸。

  北地郡与京畿交界的小河北岸的沙城。依靠沙城特有的琉璃,林家在此慢慢恢复着。

  然而无人知道是何原因,四七五年,林森在带方城被杨逸处死。林森长子林旬昊,继家主位。作为杨逸的女婿。林旬昊带领杨逸批复的一万人返回沙城。

  而在沙城,噩耗传来,整个林氏都震惊了。林森虽然在中原大战失败,但是其主政林家多年。与西境刘氏卫氏周旋,在军中和百姓中享有极好威望,祖地二十万户百姓也甘愿随他迁居沙城。

  他的遗体被卫士连夜护送回了沙城,等候在长街上的百姓黑压压一片,百万追随者热泪溅湿了沙城的土地。“复仇,复仇!”无数人割破手掌,大复仇主义盛行的塞里斯帝国,百姓们用血亲复仇的仪式宣告着动乱的开始。

  林旬昊收到其弟林文立自立为家主的消息,不削的将信件丢弃。

  北地郡多年以来承平多年,依靠要塞和杨家皇族的身份,虽然整个南部与中原只有一条小河为界。四百多公里的小河上,除了一处沙城,整个北岸几乎无险可守。但是中原王公们和帝京里的小皇帝从不侵犯此地。

  有坚城防御蛮人,有血亲庇护南侧,为了防御蛮人,免费的资源和兵员让杨逸对北地郡的压迫变得肆无忌惮。原先卫戍兵团的士兵和家属,帝国各地派遣来的客军。这些不到北地郡百分之二十人口的阶级,成了北地郡的贵族。其他百姓只能充当他们的仆人和苦力,做着最苦最累的事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每年都有此起彼伏的反抗,但是精锐的军队用精良的武器耐心的对反抗者们进行血与火的教育。沙城的叛乱仿佛向一个号角般,位于沙城以北沙海边的西陇城爆发了叛乱,乱民们袭杀了守备队,获得武器攻取军城的贵族们的家园。

  林旬昊决定先前往镇压叛乱,然后回沙城解决自己的弟弟。然而事与愿违,自大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走进了一个圈套。林旬昊率军奋力的攻城,战场上士兵们占据主动,叛乱的百姓被打的溃不成军,不断有城墙被夺取,城门洞开。大量百姓狼狈四散。林旬昊认为胜券在握了。

  黄昏时分,一队队士兵握着腰刀长矛出现在了南方,着黄褐色布面甲的士兵们仿佛一座土山般,出现在了林旬昊的身后。精疲力尽的士兵们根本无法抵挡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同时城内也涌出一队又一队打着林家旗号的士兵。

  本以溃败的百姓重新聚集,反身杀了回来。林旬昊左右突杀,依然阻止不了败局已定。

  随着女儿女婿的人头被送到带方城杨逸的案前。叛乱已经越来越大。北地郡十四个城与小镇,随着时间推移,叛军越滾越大,最后有十一个已经叛乱。各地军城家属的死亡与被强劫,让整个带方城内士兵们充满了愤怒。

  愤怒的杨逸带领五万大军,准备亲自征讨这些该死的贱民。

  夜满星空,站在山坡上的林文立静静看坡下成片的敞篷,祖地子弟和各地乱民中挑选的精壮汉子组成的三万大军。森黑色夜空下,只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耀,他出神的看着,几十年前,帝国皇帝纵横天下。海军从南海郡的南海城到初土的荣耀湾,甚至一路征伐备队,获得武器攻取军城的贵族们的家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