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孟先生,时人腐朽老旧,动辄以陈规陋习教育他人,并以陈腐为荣,先生可有什么教我的吗?”

  孟先生脸色古怪,沈默这个样子,是要和自己舌辩么?

  华国经历变革,而因为已经七百年没有经历文化浩劫,加上古墓的发掘,使得大量典籍重现于世,儒、道、法、释等文化复古,而今人学,则各有不同,所以辩论时有发生。

  华国有一项法律非常的有趣,是许多年前一个重法家轻儒家的高官强力推行的。

  “因辩论而斗殴,不致伤残的,可酌情从轻处罚。”

  这条法令在表决时,得到了惊人的100%的表决通过率。

  华国人辩论,真的是很容易打起来的,而其中,最容易打起来的,不是儒家和其他学说,而是儒家和儒家自己。

  华国除了各类文学奖项之外,还有最令人瞩目的“雄辩奖”,与坚果国的电影奖项“红毯奖”、北欧的诺奖并称为人类文明的三大奖项。

  沈默一开始对这个雄辩奖十分的有兴趣,但后来直接放弃了,因为这个奖项是国际奖项,要求辩论的稿子至少使用“华国语”、“北欧语”、“坚果语”三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撰稿,这点沈默并没有办法做到。

  即便沈默能参加,也只能参加华国语雄辩奖,顺带一提,外国人如果不懂华国语,也是只能参加外国语雄辩奖。

  雄辩奖中,拔得头筹的大多数都是华国人,其次是北欧人,至于坚果国人,很抱歉,自有这个奖项以来,坚果国一次都没有拔得头筹。

  可谓是次次参与,次次陪跑。

  原因?国家的历史太短了。坚果国建国不足二百年,期间虽有不少雄辩之士,可终究文化底蕴还是差了,有理有据就差了个有据。

  “小哥可有议论?”孟先生道。

  “确有不解。”沈默说。

  “小哥治何学,属何家?归何派?”孟先生又问。

  沈默对华国的议论的礼仪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对孟先生的问题也不知如何回答,便说道:“书咸读进,不求甚解,故而有惑,才求一贤人问之。”却是不经意间给了孟先生一顶高帽。

  “我非贤人。”孟先生摇了摇头:“互相探讨如何?”

  “可以。我问先生,先生可知,何谓之“礼”?”

  “哦,儒家本辩?”孟先生暗道。

  儒家本辩,是指儒家的核心思想“忠”、“孝”、“礼”、“义”、“俭”、“耻”、“信”的含义,并且对其的议论。

  除本辩外,还有复辩“仁”、“德”、“学”、“敏”、“思”。

  于是,孟先生清朗道:“礼者,人之道也。天无常而不尊礼,地厚德而不致礼,玄难明而不必礼,鬼非真而不为礼。人能礼,故而敬天地以远,斥鬼神以昧。”

  “先生何以不“明鬼”?”沈默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小子何其愚也!”孟先生倒酒举杯示意,沈默举起酒碗与之对碰,孟先生一饮而尽,沈默则只是小口轻啜。

  “为何明鬼?”孟先生一脸正色的问道。

  “人心不足惧,人心不足畏,而今人性偏移,皆以喜怒,人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明鬼”,足以警惕世人。”沈默思考了一会,不疾不徐的说道。

  孟先生呷了一口酒,将酒杯放下,沉思了一会儿,用十分谨慎的声音说道:“欲警惕世人,刑与法足以。欲绝人之恶,仁与德足矣。圣人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何必明鬼?鬼神之说,愚昧也,以愚昧之说治民,则民愈愚昧也。则遇不公,不求于法与律,亦不问仁与德,反求于鬼神,鬼神虚无,何以有应?反而靡费钱财、浪费时辰、不思耕作、不行务工,则民众愈贫矣。民贫则无耻,民饥则无德,群饥则天下乱。民之贫者,其缘由多也,无知其一、明鬼其二、懒惰其三。故而该开民智、绝繁祀、勤身体、学法律、讲仁德。一人仁德则能利数人,国人仁德则国无恶矣。”

  (如果是要让世人警惕,那么刑罚与法律酒足够了,如果想要使人断绝恶行恶意,那么仁义与德行就足够了。孔子说:“与民众宣传条例法规,对民众展示刑罚并以刑罚规范民众,民众可以免于犯错,但却不知道什么是“耻”,而如果跟民众将仁德,并用礼法规范和约束他们,则民众知道什么是“耻”并且也能约束自己不犯错误。”为什么要相信鬼神呢?鬼神本来就是愚昧的学说,用愚昧的学说来治理民众,则民众会愈加的愚昧,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不去求法律的支持,也不问这是否是仁义的,反而去问鬼神,鬼神本一会,不疾不徐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