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承邢报恩义犯险,高行明传遗命数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事毕后,邕便留颜承邢为质,扣于海陵,派兵驻守以待来信。

  早有信传至吴郡,高行明正于府中将息之时,忽听有人急步入内,直至榻前。行明急抬眼望,见是高裕持报而来,心中方定,问是何事讨扰。

  高裕便将诸事告知,行明听闻雷泽已死,江北之地又已尽失,顿时惊怒不已,颤巍坐起,悲哭怒喝道:“若不为虎侯报仇,孤枉为人主!”

  裕连忙劝慰,扶其歇息后,回府召来亲信商议。及至次日天色微明,裕才传召众臣来府共商国事。

  晌午时分,众臣闻讯而至。

  刚入院门,便见府中甲兵驻守,仪仗森然,众人不明所以。

  进得堂中,又只见座而未见人。正诧异间,才见高行明于左右搀扶下自后堂珊珊而来。

  见行明已能下床行走,众臣急拱手道喜。行明未理众人,坐下后才招呼众人入座。

  正此时,高裕披甲入堂,行至行明身旁后按剑而立。

  行明不知其意,目视其片刻后,见其并无动作,于是不再理会,转谓群臣道:“齐贼趁孤扬州内乱,袭取江北之地,坑杀江东士卒,此通天之仇,孤必发兵讨之。”说话间,气得咳喘不止。

  众臣见状,皆劝行明保重。行明抬手劝住,只道无妨。

  顿会将息后,又道:“今召众卿来此,是为共商讨贼大计,望公等畅所欲言,若有良策呈上,孤必纳之。”众人闻言,皆低头不语。

  见群臣无人应答,行明心生疑惑,目视长史杨逵问道:“杨长史素有谋略,今日为何不言?”

  杨逵答道:“臣下之意,我军久战疲乏,不可再起刀兵。”

  行明闻言不悦,驳道:“依汝所言,此仇不报乎!”

  逵拜道:“非也!臣之意乃是先休兵养民,待他日军势复起后,再做征讨。且臣闻宇文泰已取邺城,进发北平。想来不出数日,幽冀二州便会被其攻取。此刻若不歇兵养民,待其回军后,恐我军再难与之相抗。故望主公明鉴,此刻莫要举兵。”

  侍中冯庆之亦道:“长史所言有理,且主公旧伤未愈,此时更应以王体为重,不可再轻起刀兵。”众臣皆附二人之议。

  行明叹道:“若不能报仇,孤留此身何用!且他宇文泰还未回军,我军若是此刻袭其后方,他必首尾难顾,到时便能取胜。若再迟疑,祸事近矣!”见众人还不愿从,行明急拍案喝道。

  正商议间,忽有小吏来报,称齐国使者带雷泽尸首已至,现在城外待命。

  行明正觉烦躁,听闻是齐使前来,本不欲相见。但闻是送还雷泽尸首,于是急召入内。

  片刻后,齐使入内站定,行礼问安后,便取出所携表奏,言明请和之意。

  行明随意应承几声,得知雷泽尸首已运至午门外后,便要在左右搀扶下起身,直往午门而行。

  高裕赶忙劝阻,转身吩咐左右将尸首运来吴王府,手下即领命而去。

  半响过后,棺椁运至院中,行明急出堂查看,见是雷泽尸首无疑,不由悲从心起,伏棺恸哭不止。

  众人急上前劝慰,高裕抚行明背道:“父王切莫动气,今日之祸,儿臣之罪也。若能使父王宽心,儿臣万死不辞。”

  行明哭得心乱,顺势应道:“亦是汝识人不明,让庸碌之人为援,岂不生祸。”说罢,一时气未理顺,昏厥过去。

  行明大惊,赶忙令人将行明抬入室中,召医前来诊治。

  片刻后见行明并无大碍,高裕便遣散众人,约定来日再议。众人皆告辞离去,唯中书丞孙骏之一人未行。

  裕心中生疑,上前搭话,问其为何不走。

  骏之低语回道:“今日殿下已酿祸事,臣不忍殿下受戮,故而未行。”

  高裕闻言大惊,令其细言。

  骏之道:“今日府中忽填重甲,殿下又戎装上殿,不知此中何意?”高裕沉默不语。

  骏之道:“不论殿下有何用意,都应先报于王上知晓才是。然今日在殿中,群臣皆看出吴王并不知此事。众人虽当面不言,私下定会议论,言殿下与王上父子失合,上下离心。与殿下不合者定会借此向王上进谗,以谋私利,殿下当早做应对。”

  高裕驳道:“父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岂会被宵小之人蒙蔽。我之孝义父王心知,无需担忧。”

  骏之急道:“王上此时正陷昏睡,虽知殿下孝顺然亦无用。若是有乱臣假借王上之令造势,进而窃兵谋变,群臣不明真相,受其蒙蔽而随,殿下又当如何。”

  裕沉默不语,半响问道:“依卿所言,当作何应对?”

  骏之拱手道:“事已至此须当速断。先派兵阻止群臣探望,暂使王上独处,使二心者无法借势。而后以王上之令与齐国议和,稳定外局。如此便可无忧。”

  裕忧道:“恐此举使我孝义之名受损,于我不利。”

 &e忽有小吏来报,称齐国使者带雷泽尸首已至,现在城外待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