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父仇杨沛迷心,收榆安云飞献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却说杨沛攻夺长安后,见尔朱荣已死,心中怨气渐消。未几日,长安安定后,闻百姓又起欢声,沛念起其父,渐起不忿之情。

  于是召来部将帐中计议,欲尽杀城中老幼以祭杨勤亡灵。

  刘志远急劝道:“今刚取长安,雍州尚未安定,此行恐于大事无益,当慎思而为。”

  朱清宇亦附言道:“成大事者当以民为本,万不可因私废公,随性而为。若是主帅滥杀无辜,必会尽失民心,使我军仁义之名尽毁,断不可为!”众将亦附议相劝。

  沛心生不悦,道:“汝等若是感同身受,便不会阻我。军中我乃主帅,诸事皆有我定,汝等只需遵令行事,莫要再言。”

  清宇道:“主帅执意如此,请恕末将抗命不从。”言罢,卸下顶戴盔缨,欲起身离去。

  杨沛大恼,欲责罚清宇。志远恐事恶化,赶忙拉住清宇,劝慰杨沛道:“清宇无意冒犯,望主帅恕罪。此事干系重大,还需与主公禀报才是。若是主公应允,我等当为之。”

  沛心知杨忠为人,必会应允其议。念及此,沛道:“有何不可!”于是修书一封,将长安诸事尽付于上,使人报往灵武。

  此事已定,沛便召回各部将领,共商平雍之计。

  未几日,程东启等将奉命而至。杨沛与其会于灞上,摆宴接风。

  席间,沛唤东启出帐,问道:“我军攻城之际,民多助贼。今日长安既定,我欲将其尽数除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东启大惊,问道:“此事与诸将议否?”沛点头回应。

  东启道:“诸将何意?”

  沛道:“诸将多是不允,汝意如何?”东启沉默不语。

  沛连问数次,东启道:“军中主帅为主,诸事皆可自裁,无需顾及他人之言。”

  沛闻言大喜,笑道:“听君之言,我无惑矣!此事我已报于兄长知晓,想来不过几日,定有军令传来,到时我看何人敢阻!”言罢,二人共入帐中。

  沛谓众将道:“今日虽克京兆之地,然敌余势未灭。榆安、河内尚有数万雍军把守,不知众将有何良策可助我破敌?”

  话音未落,钟云飞起身道:“榆安守将林绩与家父交好,末将愿往劝之,使其献城投降。”沛闻言大喜,欲允其议。

  刘云锦阻道:“钟云飞乃雍州降将,主帅不可轻信。若他一去不返,为之奈何?”众将亦多附言。

  沛摆手道:“本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钟岳乃忠良之将,我想其子必如是之,此去定不负我。”于是力排众议,授其凉使旗印。

  云飞闻言,上前跪拜道:“蒙君之恩,定不相负。”

  沛点头称是,欲派亲卫护送。

  云飞道:“此事末将一人便可,人多事却难为。”

  沛道:“将军所言有理,然此去路途遥远,需得有人照应才是,我便使二人相随,将军莫言推辞。”云飞见此便不强求,应允其议。

  次日,钟云飞领命北往榆安。行至漆垣城时,忽见北方尘土飞扬,黄沙漫天。

  云飞登上高坡远望,见是一彪人马杀来,打“陈”字旗号,为首之人正是陈琦。

  云飞大喜过望,飞马上前与之相会。琦见是云飞前来亦是欣喜,立刻停马驻足,与其相聚。

  二人虚礼毕后,云飞问其来由,琦便如实相告。

  原是自新平战后,尔朱荣损兵折将,再无兵势与杨沛相抗,为防凉军侵袭,只得遣使通传边关藩将,令众将前来救援。

  然令出数日,诸将皆未应答。荣急不可待,念及陈琦与榆安守将林绩交好,于是遣其北上求援。

  但众人却实不知,林绩已怀二心。故陈琦刚至榆安,林绩便以高官厚禄为诱,劝其留守榆安莫在南下,陈琦却不为所动。

  数次规劝无果后,林绩无奈,只得将其幽禁城中,不允其还。

  琦忧关中战事,便与同行楚琼商议,欲行兵变夺权。却因兵少势弱终是败北,楚琼亦不知所踪。

  琦则突围而出,逃往故里定阳后,凭其夕日威望,又募得数百乡勇,欲独下驰援。未几日,行至于此恰与云飞相会。

  陈琦见云飞至此,心生疑虑,问道:“世侄不随令尊驻守汉中,琦见是云飞前来亦是欣喜,立刻停马驻足,与其相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