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却说凌云正与众人计议间,忽报邦昌遣人将陶逊使者押送而来。众人皆疑,凌云召其入内,细细盘问后,得知细情。

  原是陶逊探得李世忠被宇文泰调回,青州已无泰之亲信后,心生和解之意。欲以奉张邦昌为青州之主为由,策反邦昌,使其游说凌云罢兵言和。

  张邦昌不为所动,将来使羁押,交付凌云处置。

  凌云见此已知邦昌心意,对使者怒喝道:“我凌云岂是降而复叛之人,回报你主,若是识得大势,自缚来降,我可向主公求情,保他日后富贵。否则城破之日,便是他的死期!”使者伏地颤栗,诺诺回应后被凌云派人轰出。

  林洛见此思量道:“陶逊此人志大才疏,好面冲动,今日将军如此对待其使者,料他必不会善罢甘休,应早作提防才是。”

  凌云笑道:“我亦知此,故激将耳。我军粮草不足,唯有速攻方能取胜,但敌蜷缩城中不肯应战,前番世忠猛攻未能奏效。为今之计,只得引其出城方能制胜。”众将皆然其意。

  凌霄担忧道:“兄长所言极是,然敌将张云山颇有谋略,必能看破此计。若其劝说陶逊不出城作战,为之奈何?”

  凌云负手道:“陶逊急功近利,迟疑无谋,即使张云山劝谏,他也会出城作战,无非遣少量将士夜袭罢了。我军可于来路设伏,袭杀敌军。”

  顾少华点头称是,补充道:“然将军此举只能击败敌军却无法攻占此城。”

  凌云急问其有何计,少华手指沙盘,答道:“将军心急,却忘了围师必阙之计,先前大军攻城数日未克,只因敌军已处死地,故无不拼死抵抗,若有生路,敌军必争相逃命,不战自溃矣。今可率军围攻江油城北、西、南三门,独留东门不攻,敌军见有生路,必出东门撤退,我军再早于东门三十里处设伏,到时敌必克矣。”

  凌云喜道:“少华之计甚妙。”于是吩咐众军,依计而行。

  议罢,众人皆出,世雄寻着少华,见得四下无人便问道:“今日大军已在凌将军之手,为何不迎回旧主,与陶逊合力共谋青州?”

  少华急令其低语,解惑道:“将军有所不知,今日虽看似凌将军手握大军,但其中大部多是徐州旧部,若是凌将军欲行反叛,事必败矣,且旧主已无心造乱,今日押送使者就是凭据,我等辅佐凌将军建功立业方是正途,他事莫要再提。”

  世雄拱手谢道:“阁下所言极是,是某唐突了。”二人寒暄毕,各行军务而去。

  且说陶逊自遣使者后,几日未有音讯,心中渐惶惶不安。

  这日,正于众人闲谈间,忽报使者求见。陶逊急召入内,见其颓然,心中颇有预感,细问之后,知凌云羞辱之事,逊大怒不已,欲发兵攻之。

  云山见状忙劝道:“今日敌众我寡,当以坚守方有胜算,且末将已探得敌军粮草不续,其早晚必退兵,到时我军再行追击亦未尝不可。敌今如此,必是激将无疑,切不可中其奸计,望公明断。”

  陶逊闻言不悦道:“虽是如此,然我气难平。”言罢,有一健硕之人出列言道:“主公勿恼,末将愿往袭营,为主公出此恶气。”

  众人视之,正是禆将马护邦。云山阻道:“敌军势大,恐此去有失。”

  马护邦讥讽道:“将军惧敌,末将却不惧,在某看来,凌云等人不过徒有虚名,凭某自创太极三刀接化发,必可将其斩杀,以报主公。”

  逊闻言心喜,思量道:“恐敌已有准备,将军可行夜袭。”于是令其率五百乡勇夜袭敌营,马护邦领命而去。

  二更时分,众人悄然出发,行至谷中,马护邦遥见凌云营中星火点点,似无防备。心中不由得意,命众人快些行军,好趁势劫营。

  乡勇听言皆得意熙攘,渐起嘈杂,护邦正劝众人低语间,忽见两侧火光齐举,杀声冲天,原是世雄早已于此设伏。

  护邦见势不妙,心已慌乱,望见世雄杀来,勉强举刀相迎,接化发三招还未尽出,却早已被世雄刺穿心肺。乡勇见得主将被杀,顿失斗志,被世雄掩杀一番,四散而逃。

  次日天明,凌云见得世雄凯旋,褒奖一番后,便召齐众将,吩咐攻城事宜,令贺世雄攻北门,凌霄攻南门,自攻西门,又遣徐常明率军伏于此恶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