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涉及到这么重大的利益,谈判本来就是万分艰难的。

  李晔希望王审知能无条件入长安,王家可以得到一个世袭罔替的郡王,或者下南洋去发展,成为大唐向外拓展的先锋。

  不过王审知也拒绝了。

  就算他想,他手下的利益团体也不会同意的。

  这个时代的南洋还是蛮荒之地,到处是未开化的野人,还要跟大食人死磕,在他们看来如同放逐。

  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升州防御使米志成配合朝廷,领一万厢军向武夷山挺进。

  李承鼐领军出赣州,翻过武夷山,直逼长汀。

  真到了要打的时候,李晔绝不会手软。

  不过李晔沉得住气,优势在自己手中,福建区区一道之地,在陆地上无法跟大唐抗衡。

  而没有陆地为根基,王审知的海上力量只能是浮萍。

  所以王审知比大唐更着急。

  关中春耕结束之后,李晔刚视察完渭北的皇田,福州就传来决定性消息。

  王审知求封于倭国奈良地!

  李晔看到奏表之后,心中不禁大笑,这不是利益共同点吗?

  奈良地原称平城京,后迁都于西边的平安京,算是倭国的精华之地。

  王审知要这么一块地盘,可见其野心。

  名为求封,实则合击之,王审知请求大唐从熊津道出兵,协助其成事。

  倭人承平了两百多年,也算有些家底,该尝尝大唐武人们的刀子了。

  再说从乾宁元年起,倭人就断了遣唐使,也就不存在跟大唐的宗藩关系。

  别看倭国就这么点地方,历来就比较猖狂,当年还跟隋文帝玩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如果不是白江口之战,倭人肯不肯低下头颅还是两说。

  即便是后世,倭人依然狂傲,不肯悔罪,以西方马前卒为荣,弄什么脱亚入欧沾沾自喜,配合美帝的战略步伐,压制华夏。

  李晔是皇帝、圣人,倭酋就抄袭高宗,弄个天皇出来,这不是打李晔的脸,打大唐的脸吗?

  天皇也是他们叫的?

  李晔这辈子最恨的就是抄袭,

  当即在奏表上批复一个字:可!

  只要你王审知能打下来,整个倭国都封给你都可以!

  李晔估计这或许就是王审知心中所求,前面都是试探。

  令八百里快马飞奔福州。

  至于派谁出兵,李晔遍观朝中大将,杨师厚功劳太多,朱瑾是骑将出身,李承嗣已老迈,女婿周云翼镇太原,李筠镇幽州,想来想去只有杀心最重的刘知俊最适合。

  刘知俊是诸大将中最具唐末武人精神的一个,在中土一直压着刀子。

  眼下大唐推行金银币,但中土金银矿并不富足,有些还是深埋在地下不好开采,放眼周边,也就倭岛金银矿多。

  战略利益与实际利益重合。

  又解决了福建之事,还能报后世华夏英烈的血仇,一石四鸟。

  这场战争必须打。

  而且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