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攻陷鄂州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此城负隅顽抗,在战略上拖住唐军。



鄂岳的快速攻陷,在战略上为唐军赢得相当大的主动权。



唐军能以此地支援淮南战场,又能北上骚扰蔡、颍等地。



当然,由鄂岳北上的雄关险隘全被掌握在梁军手中,如申州的礼山关、平靖关,黄州的青苔关、羊角寨等天险。



但这并不妨碍唐军对山北的梁军形成一定的威慑。



“天下猛将,无过于将军。”李晔由衷的赞叹。



刘知俊到底还是历史上的那个猛人。



“此皆陛下运筹帷幄之功,无论有无知俊,鄂岳之地,必为大唐所取!”



李晔哈哈大笑起来,虽然理是这么个理,但从刘知俊嘴里说出来,就是好听一些。



又忽然想起一事来,“将军弃暗投明,朕听说将军的家小都在汴州?”



刘知俊眼神黯然起来,“末将之弟刘知浣与家眷皆在汴州。”



这时代的普遍规则都是将领领兵在外,家眷留在都城。



刘知俊若是留在梁军中,按照朱温的脾气,恐怕早晚也是个满门抄斩,反而他闹出的动静大,家眷才有活命的机会。



虽然心中难以接受刘知俊抛弃家人的行为,不过这时代的规则就是如此。



“我军攻破邓州时,朱温假子朱友恭被生擒,朕派人联络朱温,以朱友恭换回将军家眷!”在李晔的预想中,日后肯定要重用刘知俊,那么他的家眷就是始终是个隐患。



“此、恩如同再造,末、将必粉身碎骨以报皇恩!”刘知俊泪如雨下。



其实李晔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挑动朱温灭杀刘知俊家眷,以绝刘知俊之念。



不过李晔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



选出宣教使中伶牙俐齿之人北上。



唐末这种交换俘虏之事甚多,成功的几率也很大。



李晔驻跸鄂州,首要之事便是封赏有功的鄂岳降军,愿从军者直接编入刘知俊麾下,成为唐军正兵,不愿从军者也不能放走,编入辅军,交由王师范管理。



处理好此事,李晔便开始移民事宜,鄂岳在未来的时间里必然成为战争前沿。



梁军可不会如唐军这般秋毫无犯。



而襄州、邓州,地广人稀,成了移民的首选。



朱温财大气粗,境内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李晔缺啊。



从西州到天唐府,从凤翔到关中,唐廷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缺的就是人口。



李晔不管百姓愿不愿意,全部强制迁徙,沿途设立粥棚,又令邓、襄的辅军接应。



沿途最辛苦的就是宣教使们,一路宣传唐廷的种种优惠政策,安抚百姓情绪。



成为一个宣教使的难度,超过武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