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忠义为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高建点头道:“阿弟所言不差,丞相在日,咱们万不可有半点越矩行径。你随我参赞军机,不可逞一时之能,智士做事,要放眼长远。”

  “正该如此。”黄崇道。“不过对于李严,姐夫也不可小觑。此人能屈能伸,卧薪尝胆,是个可做大事人物,若来日东山再起,必然是个强劲的对手!”

  ……………………………………………………………………………………………………………

  第二日上午,天子新圣旨到达,李严便被解去职务,戴上连枷,发配梓潼郡为刑徒,非遇大赦,终生不得返回成都。

  高建总算松了口气,但随即就被费祎召回羽林军大营。

  进入大帐内,却见一众裨将已经站在两侧,他连忙习惯性的站在关兴旁边——虽然两人职位尚有很大差距,但众将都知高建的特殊身份,故而也无人阻止。

  他进来时,费祎也只瞧了一眼,并未阻止。

  费祎很快开门见山地说道:“丞相回书,李严之事就此了结。然则北伐大业尚未成功,吾等不可有半点懈怠。”

  众将闻言,无不摩拳擦掌,表达忠心道:“护军,我等一直勤练兵马,随时准备听后征调,北上伐魏,中兴汉室!”

  “愿听护军征调,我等何时北上?”

  按照众人的猜想,丞相会继续调兵到汉中,去进攻曹魏,夺取凉州、关中,一举扭转蜀汉不利的战略态势。这是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制定的三分天下大计,如今荆州已失,出蜀之路只剩下一条,纵然血战不止,也别无他路可走。

  站在下面的高建也在心里想:“六出祁山,必会遭遇魏军精锐,论统兵大将,除了张郃,还有司马懿,其人威胁更大。若要成大功,必须在司马懿总督雍凉二州前,出奇制胜。只是,蜀汉国力弱小,诸葛亮定然不会过度耗费民力,难道会派兵回来轮战?”

  于是,抬起头观察费祎的神色,果然诸葛亮还有安排。

  确定众将请战之心后,费祎笑道:“好叫你们知道,丞相以派遣八千人回成都替换,半月后,咱们就出发,六千羽林军去汉中,屯兵待机!”

  ……………………………………………………………………………………………………………

  建兴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此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但川蜀地区多雨,故而汉军行进速度并不快。

  绵竹,是比较特殊的一座城池,西北多山,东南则是平原,乃是汉军中转军资的重要关隘。这里盛产美酒,文风也颇有几分。

  汉武帝时期的五经博士任安,品性高远,名闻全国,后弃官归乡,传授弟子,发扬了蜀中文化。这份遗泽延续到汉末,著名学者秦宓,便是任安一脉传下来的学子。

  秦宓,字子敕,长于经学,能言善辩,早年出仕于刘璋,后归属刘备,受命出使东吴,颇有功绩,官至大司农,于建兴四年病逝。

  眼下,秦宓的儿子秦增身为县令,负责接待事宜。高建、关兴跟在费祎身后,安顿大军,稍作休息。

  “你要去查看地形风俗?”费祎奇怪。

  高建道:“是的。为将者,需识天文地理。天象变幻莫测,非等闲可知。然则地利之别,不可不察。绵竹山川平原交错,乃是面的高建也在心里想:“六出祁山,必会遭遇魏军精锐,论统兵大将,除了张郃,还有司马懿,其人威胁更大。若要成大功,必须在司马懿总督雍凉二州前,出奇制胜。只是,蜀汉国力弱小,诸葛亮定然不会过度耗费民力,难道会派兵回来轮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