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节同时异、物是人非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曹植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在铜雀台上少年意气的自己,那时的自己,登台高声朗颂自己的铜雀台赋,一赋压群雄,真可谓是意气风发,得意之至了: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注3:此为三国志中裴松之注解的版本。】

  当年的父亲,听到此赋之后,对自己大为赞赏,自己也正是在那时,获封为平原侯。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天父亲的赞许的眼神,那时的父亲还勉励自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只是,无论多大的期许,到了最后,却还是只剩下了失望。

  直到后来,他才回想起了那天的兄长。那一天的兄长没有像儿时一样,对自己鼓励夸赞,兄长当年的眼中,只有嫉妒。

  他也记得当年兄长所做的登台赋:“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篇出色的诗赋?

  只不过,那一日的兄长,却自卑到了泥土之中,嫉妒到了骨肉里。

  他其实也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年,那是他败得一塌糊涂的一年。

  那是建安二十二年,当年的二哥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人的鼎力相助下,终于被被立为了魏王世子。

  而自己呢?

  这些年来他不仅一次的被噩梦所惊醒,因为他知道,那一年,自己所失去的,不仅仅是魏王之位、相比之下,令他更加恐惧的,是父王的失望、是兄长无休无止的猜忌。

  其实,权力与名望在他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此时的他,只不过希望不被这乱世所淹没,百年之后成为邙山上一堆籍籍无名的白骨而已。

  想起他兄长这八年来的功绩,其实曹植自己也是极为佩服的。

  当初的兄长,踌躇满志,篡汉为帝,这执政的七载以来,更是改革官制、整肃官风,的的确确是创出了一片与前朝汉末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兄长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以臧霸、孙观等为首地方豪强之割据,这也是父亲他没有能够完成的大事。至此,大魏也才算是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他一直也是尊敬他的兄长、他的皇帝的。毕竟,他的兄长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与此相反,他一直励精图治、而且为天下一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延康元年,兄长尚为魏王时,便命夏侯尚、徐晃等招降了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了上庸三郡,为大魏西南边陲的稳固打下了坚实之基。

  黄初三年,兄长三路伐吴,声震天下,斩获万计。

  黄初五年、六年,兄长也顶着病体,两次御驾亲征,亲自督师伐吴,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