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鼎烹蛟鳞、盏换凰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哥,跳丸炙又是何样名目?”

  曹羲微微一笑,正待解释,一向喜欢古籍的曹彦倒是先卖弄起来了:

  “所谓跳丸炙呢,就是把羊肉、猪肉各十斤,切成细丝。加入生姜三升、桔皮五叶、藏瓜二升、葱白五升、合捣,使成弹丸大小,另外用四五斤羊肉做肉羹汤,下入丸炙煮成肉丸,其味鲜香无比呢!”

  【注1:此即最早的肉丸。】

  曹则曹训兄弟二人听了四哥的话,顿觉这道跳丸炙越发鲜香了。

  “曹将军真是大气啊,这时令居然还弄得到武昌鱼!”

  那名食客口中所说的,正是江东名菜,清蒸武昌槎头鳊。

  此武昌鱼,一直以来都是那东吴宫中的美食。就算是在大魏宫廷中,也不是能常常见到,可曹洪今日却在这正堂之上一连摆了数十条武昌鱼,可见其财大气粗之极。

  “如此好酒好菜,无饼如何畅快果腹?”

  曹洪哈哈大笑了两声,下人们闻言,纷纷急匆匆赶赴厨房催菜去了。

  不多时,两道极为特殊的饼,被端上了众宾客的食案。

  截饼,乃是用牛乳加蜂蜜,调水和面,再下油锅,所制成的薄饼,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另外一道豚皮饼,乃用热汤和面,稀如薄粥时,大锅中烧开热汤,汤中放一小圆薄铜钵子。

  而这小铜钵子,便是这饼的关键所在。此时,用小勺舀粉粥于圆铜钵内,再用手指拔动钵子使之旋转,让此粉粥匀称地分布于钵的四周壁上,便算完成了第一步。

  此钵极热,烫粉粥成熟饼后,取出即可。再舀粉粥入钵,待再熟,再取出。

  此饼放入冷开水中,如同猪皮一样柔韧,故名豚皮饼,食时浇麻油和其它调料调味,其滋味妙不可言。此饼相传乃是汉人为纪念屈原时所作,后为宫中之食。

  正在众宾客为曹洪的大气豪奢不停感叹的时候,一道足以让众宾客瞠目结舌的压轴大菜,就这样端上了正厅。与之前不同的是,这道菜并不是人人有份,而是只有寥寥五鼎而已。

  这道菜,便是大名鼎鼎的“驼蹄羹”。

  骆驼虽罕见,但却是上佳的食材。驼峰、驼乳皆乃入馔之绝妙上品。

  甄城王曹植殿下,当年尚是少年之时,便曾不惜千金,花了大价钱让名厨制作了一味美味无比的七宝驼蹄羹,这骆蹄羹,后来便为宫中所喜爱。

  众宾客中,唯有位列上席的东武阳王曹鉴,以及一些皇室宗亲,才可以吃的到。

  像外席的轻车将军王忠、以及袁侃、袁亮兄弟,以及许允、崔赞之流,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消受这道稀世美味了。所幸案几之上尚有其他美味佳肴,因此他们也不至于闲着挨馋。

  曹洪看着大快朵颐的东武阳王曹鉴,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昂贵的香料,他好不容易才从河东王曹霖那里要了来,自然是不能给一般人享用了。

  至于他那个家将,与河东王曹霖府上的家将雷离私交甚密的李子,虽然事情办的漂亮,但……

  曹洪再次冷笑了一下,他将不远处的心腹小厮招呼了过来,而后耳语了几句。那小厮闻言会意,立即便动身办事去了。

  曹洪摇晃了一下手中沉甸甸的黄玉杯,心中莫名其妙的生出了几丝哀愁之感,仿佛是在为今夜即将陨落的星辰默哀一般。

  夜渐渐深了,宴会依旧酣畅淋漓。

  ————

  夏侯玄与高珣二人以为高柔应当已经送走了做客的崔林,结果却发现二人正在议论着什么。

  二人只得继续在廊下候着,等待高柔。

  二人离正堂尚远,高珣自是难以听得清楚叔父与崔林的对话,但夏侯玄的家传心法已经小有成就,故而听力较之常人更加敏锐,因此倒是淅淅沥沥的听到了二人的谈话。

  “崔兄是说,那今日被扭送至廷尉监的……那个贼……那个少年居然会是……”

  夏侯玄听得出来,这个显得语气有些惊诧的声音,正是廷尉高柔的声音。只是夏侯玄不知,高柔因为何事,竟会如此大吃一惊。

  这时,另外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夏侯玄也认得这个声音,这正是原尚书、幽州刺史、新任大鸿胪,崔林崔德儒。只听他回答高柔道:

  “不错,如果我没有看错,那个孩子,便是我那苦命的文季孩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